押发 [ yā fā ]
(一)、押送。宋 于冕《乞恩疏》:“臣父先以征南为由,选其精鋭者,押发前去 湖广、广东 军前听调。”《京本通俗小说·…
送佥 [ sòng qiān ]
呈送签押。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谨佥押》:“次早发之誊清送僉。”
画状 [ huà zhuàng ]
(一)、指签发委任状。(二)、在状子上画押。
压解 [ yā jiě ]
押送;押运。
起解 [ qǐ jiè ]
旧指押送犯人。解(jiè):押送。
发配边疆 [ fā pèi biān jiāng ]
发配,古刑律之一。指罪犯被判充军或流放而由差役押解出发。边疆,靠近国界的疆土;边远地方。
当典 [ dàng diǎn ]
当押和典押。亦指当铺。
拘民 [ jū mín ]
被拘押的人。《管子·禁藏》:“发五正,赦薄罪,出拘民,解仇讎,所以建时功、施生穀也。”
押契 [ yā qì ]
(一)、抵押契约。(二)、定约押租。
画押 [ huà yā ]
旧时在公文、契约或供词上画花押或写“押”字、“十”字,表示认可:签字画押。
扣押 [ kòu yā ]
拘留;扣留:扣押人质。扣押赃物。
典质 [ diǎn zhì ]
典押。以物为抵押换钱,可在限期内赎回。
移解 [ yí jiě ]
把犯人从原关押的地方押送到另一个地方。
当票 [ dàng piào ]
当铺所开的单据,上面写明抵押品和抵押的钱数,到期凭此赎取抵押品。
质累 [ zhì lèi ]
(一)、犹抵押。(二)、指作抵押的人质或物品。
画敕 [ huà chì ]
画押。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押字》:“是则以亲署为押,已见於 三国 时矣。”原注:“ 南北朝 谓之画敕。”
转韵 [ zhuǎn yùn ]
指一首诗词中间由押某个韵换押别的韵。
递发 [ dì fā ]
押送。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递解逃人》:“遇有患病之人,宜即递发前去,毋得刻迟。”
递流 [ dì liú ]
犹放逐。亦指把罪犯押解到荒远的地方管押。
代解 [ dài jiě ]
(一)、作为犯人的替身押走。(二)、代为押解犯人。
重韵 [ zhòng yùn ]
一首诗中,用同一个字重复押韵。如 唐 杜甫《饮中八仙歌》“船”、“眠”、“天”字并再押,“前”字凡三押。参阅 宋 王…
押差 [ yā chāi ]
(一)、担负押送任务。(二)、担负押送任务的人。
质録 [ zhì lù ]
收押。
穷韵 [ qióng yùn ]
谓作诗押韵,把一个韵部所有的字都押完。旧题 宋 尤袤《全唐诗话·段成式》:“予在城时,常与客联句,初无虚日。小酌求押…
元押 [ yuán yā ]
亦作“ 元戳 ”。指 元 代的“花押印”。“花押印”系镌刻花写姓名的印章,始于 宋 。一般没有外框,签押得使人不易摹…
【词语拼音】yā fā
【词语解释】(一)、押送。宋 于冕《乞恩疏》:“臣父先以征南为由,选其精鋭者,押发前去 湖广、广东 军前听调。”《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崔寧 不合在逃,罪杖,发遣 建康府 居住。当下差人押送……讨了船,直到 建康府,押发人自回。”《古今小说·沉小官一鸟害七命》:“将画眉给还 沉昱,又给了批迴,放还原籍,将 李吉 押发市曹斩首。”
(二)、旧时妇女的绾发用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他走到房门口,我回眼一望,头上紥的是白头绳,押的是银押髮,暗想他原来是穿着孝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