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像窟 [ dà xiàng kū ]
云冈石窟 [ yún gāng shí kū ]
中国石窟寺。位于山西大同,开凿于北魏。现存主要洞窟53个,佛像5万多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佛窟 [ fó kū ]
佛寺的一种。即石窟寺。就山壁开凿而成,窟内雕有佛像及宣扬佛教教义和佛教故事的壁画等。我国著名的佛窟有 敦煌、龙门、云…
响堂山石窟 [ xiǎng táng shān shí kū ]
位于我国河北省邯郸市境内的闻名石窟。北齐文宣帝时(公元550~559)所建,为研究北齐佛教艺术的重要资料,分南、北二…
窟窿 [ kū long ]
(一)、洞:冰窟窿。老鼠窟窿。鞋底磨了个大窟窿。(二)、比喻亏空。
麦积山石窟 [ mài jī shān shí kū ]
中国石窟。位于甘肃省东部。保存有自北魏至清各代洞窟194个,泥塑像、石雕像7,000多尊,壁画1 300多平方米。是…
库木吐喇千佛洞 [ kù mù tǔ lǎ qiān fó dòng ]
又称“库木土拉石窟”。在新疆库车县城西南。开凿于公元3世纪,洞窟内壁画最早属于南北朝。现存七十二窟,窟内塑像全毁,壁…
炳灵寺石窟 [ bǐng líng sì shí kū ]
中国 北方地区佛教石窟寺。位于 甘肃省 永靖县 西南35公里的 小积石山 中。炳灵为藏语译音,是“十万佛”之意。现存…
克孜尔千佛洞 [ kè zī ěr qiān fó dòng ]
又称 赫色尓石窟。在 新疆 拜城 克孜尓镇 东南七公里处。凿建于 木扎特河 河谷北岸的悬崖上,共二百三十六窟,时代为…
大足石刻 [ dà zú shí kè ]
大足石刻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最为著名,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
法窟 [ fǎ kū ]
佛教语。佛涅槃后,弟子 迦叶 于 迦兰陀竹园 大石窟内结集三藏经典,称为“窟内上座部”。见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摩…
榆林窟 [ yú lín kū ]
我国著名石窟之一。又名 万佛峡。在 甘肃 安西 西南七十五公里的山谷中。洞窟凿在山谷东西两侧,东崖三十窟,西崖十一窟…
马窟 [ mǎ kū ]
指饮马的积水窟。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崔说神道碑铭》:“ 长城 马窟, 广武 兵栏。” 唐 陆龟蒙 《早春雪中作吴…
大足石窟 [ dà zú shí kū ]
佛教石刻造像 群。在重庆大足境内。始凿于唐代,后经宋代、明清历代修建而成。共有23处,较为集中的有宝顶山与 北山19…
堀虚 [ kū xū ]
窟穴。《淮南子·脩务训》:“螘知为垤,貛貉为曲穴,虎豹有茂草,野彘有艽莦槎櫛,堀虚连比,以像宫室。”
敦煌石窟艺术 [ dūn huáng shí kū yì shù ]
敦煌石窟艺术 -简介 公元111年,汉武帝设立河西四郡,敦煌就此成为佛教和佛教艺术自西域东传的第一站。历经北凉、北魏…
敦煌石室 [ dūn huáng shí shì ]
亦称“敦煌石窟”。包括古代隶属 敦煌 境内的 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 和 水峡口 小千佛洞 四窟。一般指 莫高窟,…
修罗窟 [ xiū luó kū ]
?阿修罗王所住之石窟,在深山幽谷。见《大唐西域记·卷十》
敦煌壁画 [ dūn huáng bì huà ]
敦煌壁画泛指存在于敦煌石窟中的壁画。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
破口 [ pò kǒu ]
(一)、破洞,破窟窿。(二)、破成口子。(三)、争吵;用恶语大声叫骂。
石窟 [ shí kū ]
古时一种就着山崖开凿成的寺庙建筑,里面有佛像或佛教故事的壁画和石刻等,如我国的敦煌、云冈和龙门等石窟。
莫高窟 [ mò gāo kū ]
俗称“千佛洞”。在甘肃省敦煌市区东南25千米鸣沙山东麓。始建于公元366年,北魏、北周、隋、唐以至元代均有所修建。现…
转轮藏 [ zhuàn lún cáng ]
佛教语。能旋转的藏置佛经的塔形木结构建筑,下大上小,依次为藏座、藏身和天宫楼阁,绘有佛像、图案等。通高十米左右,多为…
敦煌艺术 [ dūn huáng yì shù ]
敦煌艺术 -简介 敦煌艺术亦称为敦煌佛教石窟艺术、敦煌石窟艺术。包括壁画、彩塑、建筑、乐舞、书法艺术等,其中最有名的…
踏花 [ tà huā ]
(一)、亦作“蹋花”。踏青,游春。(二)、佛经故事:昔有南窟仙人,见鹿产一女,即取归抚养,长大成人,惟脚似鹿,是为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