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篱园 [ sāng lí yuán ]
清道光年间,赵孟俭在赵楼村北建园,植牡丹芍药,园四周种桑结篱,故名“桑篱园”。
村俗 [ cūn sú ]
◎ 村俗 cūnsú(1) [vulgar](2) 粗俗;鄙俗谈吐村俗(3) 俗气;土气他穿戴得太村俗…
返销 [ fǎn xiāo ]
(一)、把从农村征购来的粮食再销售到农村:返销粮。(二)、从某个国家或地区进口原料或元器件等,制成产品后再销售到那个…
刘克庄 [ liú kè zhuāng ]
人名。(公元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亦自号后村居士,宋莆田人。能诗文,尤工词。赐同进士出身,端平年初为枢…
散光度 [ sǎn guāng dù ]
眼睛进行散光测试所得出的散光程度的数字表示。
进贤黜佞 [ jìn xián chù nìng ]
进贤黜佞(進賢黜佞) 进用贤良,黜退奸佞。《魏书·崔光传》:“博采芻蕘,进贤黜佞。”
到职 [ dào zhí ]
接受任命或委派,来到工作岗位:他一到职就去最贫困的乡村进行调查研究。
邨民 [ cūn mín ]
乡村居民。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二十五日》:“邨民多繅丝酿酒为业。”
光挞挞 [ guāng tà tà ]
同“光塌塌”。明 高明《琵琶记·牛氏规奴》:“你不闻东村有个 李太婆,年纪七八十岁,头光挞挞的,也祇要嫁人。”《水浒…
大纛旗 [ dà dào qí ]
桐乡大麻一带农村传统的地方民俗表演艺术,始于清道光时期,至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
窥远镜 [ kuī yuǎn jìng ]
即望远镜。《明史·天文志一》:“太白光有盈缺,如月之弦望,用窥远镜视之,皆可悉睹也。”清 赵翼《瓯北诗话·吴梅村诗》…
人像摄影 [ rén xiàng shè yǐng ]
主要以人物为表现对象的摄影。包括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可在自然光线或人工光线下进行,也可在两种光线混合条件下…
南公鼎 [ nán gōng dǐng ]
西周 初期青铜器。清 道光 年间在 陕西省 岐山 礼村 出土,为 南公 之孙 盂 所造,故称。或称“盂鼎”。
熊猫驿站 [ xióng māo yì zhàn ]
“熊猫驿站”是虹口乡联合成都市旅游产业促进中心、成都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与虹口农村旅游合作社以及当地农户,创办的一种连…
坟圈 [ fén quān ]
坟地,墓园。《红楼梦》第四二回:“妞妞儿只怕不大进园了。比不得我们的孩子,一会走,那个坟圈子里不跑去?” 孙盛才 《…
地球村 [ dì qiú cūn ]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交通、信息业的发展,地球上生活的人类感到彼此的距离大大缩短,地球就像一个村庄那样联系紧密,所以把…
农村空心化 [ nóng cūn kōng xīn huà ]
关于农村空心化的含义有多种说法,许多学者的认识是指农村中的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工作,造成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
士别三日 [ shì bié sān rì ]
指别人有进步眼光看待别人。
光圈 [ guāng quān ]
摄影机、照相机等光学仪器的镜头中改变通光孔径的大小、调节进入光量的装置。
那趱 [ nà zǎn ]
挪移,腾挪。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四三:“其乡村县镇人户,不那趲房屋安泊,多是暴露,并无居处。”
野贱 [ yě jiàn ]
村野贱民。多为自谦之词。 唐 方干 《山中言事寄赠苏判官》诗:“多是 元瑜 怜野贱,时迴车马发光辉。”
光针 [ guāng zhēn ]
(一)、利用激光代替毫针进行针炙的装置。(二)、这种装置的光束。
韬光灭迹 [ tāo guāng miè jì ]
韬光灭迹(韜光滅跡) 谓隐藏自己行迹,不使外人得知。《太平广记》卷四九二引 唐 无名氏 《灵应传》:“妾之先宗,羞共…
晖光日新 [ huī guāng rì xīn ]
晖光日新(暉光日新) 《易·繫辞上》:“日新之谓盛德。”《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孟子·尽心下》…
进荣退辱 [ jìn róng tuì rǔ ]
以仕途的进升为光荣、降职为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