齛啮 [ xiè niè ]
咬,噬啮。
啮厀 [ niè xī ]
见“啮膝”。
腾噬 [ téng shì ]
奔腾咬啮。
虎噬 [ hǔ shì ]
虎啮食。比喻勇猛。
嚼啮 [ jiáo niè ]
(一)、咬啮。《宣和遗事》前集:“崇寧 五年夏,解州 有蛟在 盐池 作祟,布炁十餘里,人畜在炁中者,輒皆嚼嚙,伤人甚…
龁齩 [ hé yǎo ]
亦作“齕咬”。啮咬。
齧臂 [ niè bì ]
(一)、咬臂膀。《魏书·刘昶传》:“虽在公坐,诸王每侮弄之,或戾手啮臂,至於痛伤。”(二)、见“啮臂盟”。
触啮 [ chù niè ]
(1).抵触啃啮。《周礼·地官·充人》“祀五帝则繫于牢” 汉 郑玄 注:“牢,闲也。必有闲者,防禽兽触啮。”(2).…
噬搏 [ shì bó ]
咬啮搏击。喻残害。
嘓啅 [ guō zhuó ]
象声词。啮物之声。
柢噬 [ dǐ shì ]
谓用角抵,用牙啮。柢,通“抵”。
兔啮疽 [ tù niè jū ]
即足跟疽,其状如被兔啮而红肿,故名。《灵枢·痈疽篇》:「发于胫,名曰兔啮,其状赤至骨,急治之。不治,害人也。」
养虎自残 [ yǎng hǔ zì cán ]
养虎自残(養虎自殘) 见“ 养虎自啮 ”。
齧臂盟 [ niè bì méng ]
咬臂出血为誓,表示诚信。《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乡党笑之,吴起 杀其谤己者三十餘人,而东出 衞 郭门。与其母诀,啮…
王倪 [ wáng ní ]
传说为 尧 时贤人,啮缺 之师。
齛齧 [ xiè niè ]
咬,噬啮。《礼记·曲礼上》“效犬者左牵之”汉 郑玄 注:“犬齛啮人,右手当禁备之。”陆德明 释文:“齛本亦作噬,常世…
齧血沁骨 [ niè xuè qìn gǔ ]
形容极端诚信。清顾嗣立《元诗选·丁孝子鹤年》:“先是生母冯阻絶东村,病死……啮血沁骨,棺敛以葬。”参见“啮臂”。
养虎自齧 [ yǎng hǔ zì niè ]
比喻姑息敌人,终致损害自己。齧,同“啮”。
啮膝 [ niè xī ]
(一)、良马名。(二)、齧膝:亦作“啮厀”。良马名。
囓臂 [ niè bì ]
咬臂出血,以示坚决,诚信。囓,也写作“啮”。
啮臂之好 [ niè bì zhī hǎo ]
niè bì zhī hào 啮臂之好(齧臂之好) 旧时指男女密约婚嫁之事。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下:“ 脩月…
啖齧 [ dàn niè ]
啃食。宋 苏轼《次韵章传道喜雨》:“扑缘鬉尾困牛马,啖啮衣服穿房户。”宋 苏轼《次韵子由病酒肺疾发》:“三 彭 恣啖…
口中虱 [ kǒu zhōng shī ]
捉虱时或置口中啮杀,故以喻难逃之敌。
蚊蟆 [ wén má ]
蚊类小虫。色黑而小,夜伏昼飞,啮人成疮。
壮翼 [ zhuàng yì ]
健壮的羽翼。亦指善飞的鸟。 晋 左思 《魏都赋》:“云雀踶甍而矫首,壮翼摛鏤於青霄。”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
【词语拼音】dì niè
【词语解释】亦作“踶囓”。踢咬。《晋书·庾峻传》:“牛马有踶啮者,恐伤人,不货於市。”唐 韩愈《画记》:“於马之中,又有上者下者,行者牵者……怒相踶啮者。”《新五代史·楚世家·马殷》:“军中推行军司马 张佶 为帅,佶 将入府,乘马輒踶囓,伤 佶 髀。”宋 曾慥《类说·画后品》:“北齐 杨子华 画马於壁,每夕必踶囓长鸣,如索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