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悌 [ bù tì ]
不恭顺。
仁悌 [ rén tì ]
仁爱悌敬。悌,敬重兄长。
孝恺 [ xiào kǎi ]
孝悌,孝敬。
长弟 [ cháng dì ]
(一)、亦作“长悌”。先后。(二)、亦作“长悌”。敬长爱幼;仁爱。
顺悌 [ shùn tì ]
逊顺孝悌。《意林》卷三引 汉 桓谭 《新论》:“贤有五品:谨敕於家事,顺悌於伦党,乡里之士也。” 宋 叶适 《睦山堂…
恺弟 [ kǎi dì ]
见“ 愷悌 ”。
入孝出弟 [ rù xiào chū tì ]
入孝出弟 见“ 入孝出悌 ”。
孝弟 [ xiào dì ]
同“孝悌”弟(tì)。
八端 [ bā duān ]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闿悌 [ kǎi tì ]
闿悌:和易近人。
凯弟 [ kǎi dì ]
亦作“凯悌”。和乐貌。
悌友 [ tì yǒu ]
谓兄弟姊妹间亲密和睦。 唐 王勃 《慈竹赋》:“如母子之钩带,似闺门之悌友。”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皇帝大孝…
傲悍 [ ào hàn ]
高傲强悍也。《淮南子·时则训》:「孟秋之月,朝于总章左个,以出秋令,求不孝不悌,戳暴傲悍而罚之。」
恺悌 [ kǎi tì ]
和乐平易。悌(tì):顺从兄长。
友弟 [ yǒu dì ]
(一)、见“友悌”。(二)、师长对门生自称的谦词。
逊弟 [ xùn dì ]
(一)、亦作“逊悌”。谓敬顺兄长。(二)、让位给弟弟。
至弟 [ zhì dì ]
谓善事兄长,极尽为弟之道。弟,同“悌”。
疾耗 [ jí hào ]
患病的坏消息。《三国志·吴志·顾雍传》“雍 为相十九年”裴松之 注引《吴书》:“雍 族人 悌,字 子通,以孝悌廉正闻…
顺弟 [ shùn dì ]
(一)、顺从兄长的弟弟。(二)、教育弟弟。(三)、逊顺孝悌。
八德 [ bā dé ]
中国封建社会表彰的八种德行,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不忠 [ bù zhōng ]
不忠诚、不忠心。《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因数之以不忠死亡之罪,让三老孝悌以不教诲之过。」《三国演义.第五三回…
孝悌 [ xiào tì ]
也作孝弟。儒家的一种伦理思想。孝:善事父母。悌:善事兄长。
引保 [ yǐn bǎo ]
宋 时选举制度的一种规定。凡士子应举,须什伍相保,不许有大逆的亲属及诸不孝、不悌与僧道归俗等事。将临试期,知举官先引…
泚颜 [ cǐ yán ]
犹汗颜。 清 唐甄 《潜书·明悌》:“其处昆弟则何如?予之尺縠,则有矜色;乞其斗粟,则有泚颜。”
和悌 [ hé tì ]
和顺恭敬。《南史·齐鄱阳王锵传》:“ 鏘 和悌美令,性谦慎,好文章,有宠於 武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