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道至尊 [ jié dào zhì zūn ]
开劫度人 [ kāi jié duó rén ]
道教谓元始天尊每至天地初开,授诸仙以秘道,称开劫度人。诸仙依次相授,最后授于世人。《隋书·经籍志四》:“道经者,云有…
龙汉 [ lóng hàn ]
道教谓 元始天尊 年号之一。又为五劫之始劫。《隋书·经籍志四》:“道经者,云有 元始天尊,生於太元之先,稟自然之气,…
赤明 [ chì míng ]
道教指天地开辟以后用来计时的年号之一。《隋书·经籍志四》:“﹝道经﹞以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或在玉京之…
玉皇 [ yù huáng ]
中国道教崇奉的天帝,即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简称玉皇大帝或玉帝。原是光严妙乐国王子,后舍弃王位到普明秀岩山中修道功成…
开皇 [ kāi huáng ]
道书以为劫名。《隋书·经籍志四》:“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其间相去经四十一亿万载…
劫石 [ jié shí ]
亦作“刼石”。《大智度论》卷五:“佛以譬喻説劫义。四十里石山,有长寿人,每百岁一来,以细软衣拂拭此大石尽,而劫未尽。…
劫劫 [ jié jié ]
(1).犹汲汲。匆忙急切貌。 唐 韩愈 《贞曜先生墓志铭》:“人皆劫劫,我独有餘。” 宋 苏轼 《醉僧图颂》:“人生…
小劫 [ xiǎo jié ]
(一)、佛教语。释氏以“劫”(劫波)为假设的记时之号。谓人的寿命从十岁增至八万,复从八万还至十岁,经二十返为一小劫。…
王尊叱驭 [ wáng zūn chì yù ]
《汉书·王尊传》:“上以 尊 为 郿 令,迁 益州 刺史。先是 琅琊 王阳 为 益州 刺史,行部至 邛郲 九折阪,叹…
王阳道 [ wáng yáng dào ]
《汉书·王尊传》:“琅琊 王阳 为 益州 刺史,行部至 邛郲 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柰何数乘此险!’”后以“王…
佛陀波利 [ fó tuó bō lì ]
Buddhaplita之音译,北印度罽宾国人。仪凤初,访道至五台山,后返国,取经至,译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后不知…
叱羊肠 [ chì yáng cháng ]
令车马驰驱于羊肠险路。语本《汉书·王尊传》:王阳 为 益州 刺史,行至 邛郲 九折阪,不欲以父母之遗体而犯此险阻,遂…
至心朝礼 [ zhì xīn cháo lǐ ]
谓诚心诚意地朝拜礼敬。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释道》:“《晉書·王嘉傳》:‘人候之者,至心則見之,不至心則隱形不見。’…
上下之际 [ shàng xià zhī jì ]
谓上下之接合也。《礼记·祭统》:「明君在上,则竟内之民,无冻馁者矣,此之谓上下之际。」疏:「际,接也。至尊与贱者,其…
尊公 [ zūn gōng ]
(一)、对人父亲的敬称。《三国志·魏志·袁尚传》“十月至 黎阳”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刘表 遗 谭(袁谭)书:…
茅山道士 [ máo shān dào shì ]
相传汉景帝时茅盈及其弟固、衷三人隐于江苏省句容县东南的茅山,后得道。梁陶弘景亦隐居于此,开道教茅山派。入唐后茅山道派…
典章制度 [ diǎn zhāng zhì dù ]
古代的法令规范古代的法令规范。金王若虚《诸史辨惑》:“典章制度时或损益不同,至于名教人伦,岂容殊致?尊亲之道,孰可偏…
割乳庐墓 [ gē rǔ lú mù ]
谓丢下乳儿在亡亲墓旁筑庐守孝。古代认为是至孝的行为。《新唐书·列女传·李孝女妙法》:“李孝女者,名妙法,瀛州博野人。…
负弩前驱 [ fù nǔ qián qū ]
背着弓箭走在 前头开道,表示尊敬。《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至蜀,蜀太守以下郊 迎,县令负…
呵引 [ hē yǐn ]
犹呵道。《宋史·礼志一》:“ 庆历 中有詔,详定武臣出节呵引之制。”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三:“﹝中官﹞威仪呵引…
教道 [ jiào dào ]
同“教导”。《礼记·月令》:“﹝仲冬之月﹞山林藪泽,有能取蔬食、田猎禽兽者,野虞教道之。”《汉书·郑崇传》:“朕幼而…
孝德 [ xiào dé ]
尊祖爱亲的品德。《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
仕贫 [ shì pín ]
谓因贫穷而入仕求禄。语本《孟子·万章下》:“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娶妻非为养也,而有时乎为养。为贫者,辞尊居卑,…
真宗 [ zhēn zōng ]
释道两教谓所持的真正宗旨;正宗。唐 张九龄《敕岁初处分》:“我 玄元皇帝 著《道德经》五千文,明乎真宗,致於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