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山 [ mián shān ]
亦作“緜山”。山名。在 山西省 介休县 东南,山下有地名 绵上,故名 绵山。相传 春秋 时 晋 介之推 隐此山中,故…
介休绵山 [ jiè xiū mián shān ]
绵上 [ mián shàng ]
古地名。春秋 晋 地。在今 山西省 介休县 东南四十里 介山 之下。公元前636年,介之推 隐于 绵上 山中而死,晋…
介山 [ jiè shān ]
(一)、山名。在山西省介休县东南。(二)、山名。在山西省闻喜县。
石膏山 [ shí gāo shān ]
拼音:shí gāo shān 解释:石膏山,雄踞在太岳山北段,为太岳山主峰之一,海拔2532米,位于…
张壁村 [ zhāng bì cūn ]
是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的一个行政村,又称张壁古堡,位于介休盆地东南三面沟壑,一面平川的险峻地段,海拔1040米。
焚死 [ fén sǐ ]
指 介之推 不受 晋文公 禄赐,被烧死在 绵山 事。 汉 刘向 《说苑·杂言》:“ 鲍焦 抱木而立枯, 介子推 登山…
流口乡 [ liú kǒu xiāng ]
本词条是消歧义词条,下面介绍的是: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流口乡和江西省贵溪市流口乡的相关内容。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流口乡位…
昭余祁 [ zhāo yú qí ]
古泽薮名。在今 山西省 祁县 西南、介休县 东北。是《周礼·夏官·职方氏》的 并州 薮,《尔雅·释地》的十薮之一。
拔剑泉 [ bá jiàn quán ]
拼音:bá jiàn quán 简介 拔剑泉位于汉文化之乡徐州,汉王镇丁唐…
千亩 [ qiān mǔ ]
春秋 时地名,在今 山西 介休县 南。《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 千亩 之战生,命之曰 成师。”杜预 注:“西河 …
介之推 [ jiè zhī tuī ]
(一)、亦称“介子推”。春秋 晋 人。从 晋 公子 重耳(文公)出亡。历经各国,凡十九年。文公 还国为君,赏从亡者,…
霹雳车 [ pī lì chē ]
(一)、古代以机发石的战车。以其发石时声如霹雳,故名。《后汉书·袁绍传》:“绍 为高櫓,起土山,射营中,营中皆蒙楯而…
绵蕞 [ mián zuì ]
亦作“ 绵蕝 ”。亦作“緜蕞”。亦作“緜蕝”。1.据《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载, 叔孙通 欲为 汉高祖 创立朝仪,使…
青螺髻 [ qīng luó jì ]
(1).形如青螺的发髻。 清 赵翼 《绵州刺史刘荫萱驻藏回蜀远寄藏佛一尊赋诗谢》:“珠火眉微分,青螺髻空繚。”(2)…
携将 [ xié jiāng ]
扶持;携带。《后汉书·邓训传》:“ 黎阳 故人,多携将老幼,乐随 训 徙边。”《三国志·魏志·曹休传》:“ 休 年十…
蒲苏 [ pú sū ]
(1).长矛。 唐 韩愈 《南山诗》:“杉篁咤蒲苏,杲耀攒介胄。”(2).扶疏。枝叶茂盛分披的样子。《公羊传·宣公六…
冀宁 [ jì níng ]
1.路名。元置。元初,本名太原路。大德中,改为冀宁,治阳曲。今山西有阳苗县治。辖汾石等十四州,阳曲等十九县。即今山西…
福算 [ fú suàn ]
亦作“福筭”。指寿命。前蜀 杜光庭《严常侍丈人山九曜醮词》:“六曹司命,增福算於丹天;七纪尊神,介休祥於玄极。”宋 …
寒食节 [ hán shí jié ]
寒食节是中国农历清明节前、中、后这三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相传当年重耳(晋公子重耳)周游列…
摩女 [ mó nǚ ]
摩女 -简介 摩女,又称“跑摩女”。 相传,秦末“四皓”先生因逃避焚书坑儒之灾来商山隐居,家里亲人朝思暮想,愁眉不展…
闲云孤鹤 [ xián yún gū hè ]
闲云孤鹤(閒雲孤鶴) 亦作“闲云孤鹤”。飘浮的云,孤飞的鹤。常比喻无拘无束、来去自如的人。 宋 文莹 《续湘山野录》…
西山游步道 [ xī shān yóu bù dào ]
西山游步道-简介 杭州城西面,西湖区范围内,有一片连绵群山。 2007年底,西湖区提出,要用三年时间,把这片连绵群山…
焚林 [ fén lín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 赏从亡者,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谓 介之推 从 晋文公 流亡,割股…
石羊 [ shí yáng ]
(1).封建时代贵族、大臣墓前石兽的一种。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羊虎》:“ 秦 汉 以来帝王陵前有石麒麟、石辟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