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遁 [ bēn dùn ]
见“奔遯”。
禽奔兽遁 [ qín bēn shòu dùn ]
遁:逃避。指禽兽奔逃躲避。比喻人奔波追逐。
遁奔 [ dùn bēn ]
犹逃奔。《魏书·尉元传》:“ 善居 遁奔 茱萸 ,仍与 张引 东走 武原 。”
奔遯 [ bēn dùn ]
亦作“奔遁”。犹奔逃。
饮头之器 [ yǐn tóu zhī qì ]
即饮器。《旧唐书·僖宗纪》:“其贼即时奔遁,散入商山,徒延漏刃之生,佇作饮头之器。”参见“饮器”。
鸟窜 [ niǎo cuàn ]
如鸟飞窜。形容四下逃散。《后汉书·度尚传》:“斩殄渠帅,餘尽鸟窜冒遁,还奔 荆州 。” 宋 陈亮 《酌古论·崔浩》:…
凿坏而遁 [ záo pī ér dùn ]
凿坏而遁(鑿坏而遁) 见“ 凿坏以遁 ”。
遁迹空门 [ dùn jì kōng mén ]
遁迹空门(遁迹空門) 见“ 遁入空门 ”。
狼奔鼠窜 [ láng bēn shǔ cuàn ]
狼奔鼠窜(狼奔鼠竄) 形容仓皇乱跑。 明 徐复祚 《投梭记·获丑》:“只见纷纷麋鹿衝他阵……似鬼遣神差齐触狠,他狼奔…
遁逸无闷 [ dùn yì wú mèn ]
遁逸无闷(遁逸無悶) 见“ 遁世无闷 ”。
奇门遁甲术 [ qí mén dùn jiǎ shù ]
就是由“奇”、“门”、“遁甲”三部分组成。“奇”即是乙、丙、丁;“门”就是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遁”…
遁俗无闷 [ dùn sú wú mèn ]
遁俗无闷(遁俗無悶) 见“ 遁世无闷 ”。
崩奔 [ bēng bēn ]
(一)、水流冲激堤岸而奔涌。《文选·谢灵运<入彭蠡湖口诗>》:“洲岛骤迴合,圻岸屡崩奔。”吕向 注:“水激其岸,崩頽…
流遯 [ liú dùn ]
(一)、同“流遁”。(二)、流亡隐遁。
金遁 [ jīn dùn ]
五遁之一。道教遁形之术。
遁去 [ dùn qù ]
遁,逃避、逃跑。遁去,逃走。
遁甲 [ dùn jiǎ ]
古代方士术数之一。起于《易纬乾凿度》太乙行九宫法,盛于 南北朝 。神其说者,以为出自 黄帝 、 风后 及 九天玄女 …
五遁 [ wǔ dùn ]
(一)、五种逸乐。指沉湎于金(如器物之用)、木(如宫室之盛)、水(如泛舟之乐)、火(如烹调之美)、土(如楼台之高)五…
凿坏以遁 [ záo pī yǐ dùn ]
凿坏以遁(鑿坏以遁) 谓隐居不仕。语本《淮南子·齐俗训》:“ 颜闔 , 鲁君 欲相之而不肎,使人以币先焉,凿培而遁之…
火遁 [ huǒ dùn ]
方士所称的遁形术之一,从火中隐形遁去。
伪遁 [ wěi dùn ]
假装军败而逃遁也。《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栾之使舆曳柴而伪遁。」;《宋史·真宗纪》:「王均开城伪遁。」
遁迹 [ dùn jì ]
逃避人世;隐居:遁迹潜形。遁迹空门(出家为僧尼)。
逋逸 [ bū yì ]
(一)、逃亡;逃遁。(二)、指逃遁者。(三)、怠惰安逸。
遁五 [ dùn wǔ ]
《易·遯》:“九五,嘉遯,贞吉。”《遯》卦第五爻爻辞为赞美隐遁,后因以“遁五”指隐遁。 清 龚自珍 《题兰汀郎中园居…
遁栖 [ dùn qī ]
(一)、亦作“遁栖”。亦作“遯栖”。隐伏;隐居。(二)、见“遁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