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耻日 [ guó chǐ rì ]
五九国耻 [ wǔ jiǔ guó chǐ ]
1915年5月9日,袁世凯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日运动。以后人们把5月9日定为国耻纪念日。另有以日…
中国国耻日 [ zhōng guó guó chǐ rì ]
国耻 [ guó chǐ ]
因外国的侵略及国内的软弱或腐败而使国家蒙受的耻辱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是中国的国耻不忘国耻清…
洗雪 [ xǐ xuě ]
除掉(耻辱、冤屈等):洗雪国耻。
怀耻 [ huái chǐ ]
忍受耻辱;感到羞耻。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大人含弘,藏垢怀耻。”《后汉书·桓荣传论》:“若夫一言纳赏,志士…
辱国 [ rǔ guó ]
使国家蒙受耻辱。
筹国 [ chóu guó ]
计谋国家的大事。 明 文徵明 《五言绝句》之三:“筹国诸公在,吾何耻圣明。” 清 恽敬 《上座主戴莲士先生书》:“为…
仇耻 [ chóu chǐ ]
(一)、痛恨蒙受耻辱。(二)、仇恨和耻辱。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烈士吴樾君意见书》:“进则不能为祖国洗濯仇耻…
西缶雪耻 [ xi fǒu xuě chǐ ]
比喻折服强敌,为国雪耻。
一日不害羞,三日吃饱饭 [ yī rì bù hài xiū,sān rì chī bǎo fàn ]
一时不怕羞耻,可多日不忍饥挨饿。
丧权辱国 [ sàng quán rǔ guó ]
丧失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
伪国 [ wěi guó ]
僭伪之国。《新五代史·南汉世家》:“ 光胤 自以 唐 甲族,耻事伪国,常怏怏思归。”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 …
鲜廉寡耻 [ xiān lián guǎ chǐ ]
xiǎn lián guǎ chǐ 鲜廉寡耻(鮮廉寡耻) 无廉洁之操守且不知羞耻。 宋 李纲 《建炎进退志总叙上之上…
时不我与 [ shí bù wǒ yǔ ]
时不我与(時不我與) 时间不等待我们。感叹错过时机,追悔莫及。语出《论语·阳货》:“日月逝矣,歳不我与。” 三国 魏…
四维 [ sì wéi ]
(一)、指礼、义、廉、耻四种道德。《管子·牧民》:“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古代统治者把礼、义、…
罍耻 [ léi chǐ ]
1. 语本《诗·小雅·蓼莪》:“缾之罄矣,维罍之耻。”罍、缾皆盛水器,罍大而缾小。罍尚盈而缾已竭,喻不能分多予寡,为…
垢耻 [ gòu chǐ ]
犹耻辱。 宋 叶适 《上殿札子》:“然虏自以彼直我曲,用兵有名,而国家遂为之包容垢耻,恬受奇祸,窜逐议臣,降詔谢过。…
蛊僞 [ gǔ wěi ]
蛊惑诈伪。 宋 王安石 《彼狂》诗:“夸贤尚功列耻荣,蛊伪日巧雕元精。”
诟耻 [ gòu chǐ ]
(一)、亦作“詬耻”。耻辱。《左传·哀公二年》:“今 郑 为不道,弃君助臣,二三子顺天明,从君命,经德义,除詬耻,在…
惭耻 [ cán chǐ ]
亦作“慙耻”。羞耻。《战国策·齐策六》:“使 管仲 终穷抑,幽囚而不出,慙耻而不见,穷年没寿,不免为辱人贱行矣。”《…
忧耻 [ yōu chǐ ]
谓感到忧虑耻辱。《晏子春秋·谏上九》:“岁凶年饥,道途死者相望也,君不此忧耻,而惟图耳目之乐……则公不顾民而忘国甚矣…
资身 [ zī shēn ]
资养自身;立身。《汉书·韩信传》:“寄食於漂母,无资身之策。” 宋 陆游 《散发》诗:“从来耻作资身策,老去终怀报国…
八德 [ bā dé ]
中国封建社会表彰的八种德行,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天妖 [ tiān yāo ]
天所显示的灾异现象。《吕氏春秋·先识》:“臣比在 晋 也,不敢直言,示 晋公 以天妖,日月星辰之行多以不当。”《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