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年体通史 [ biān nián tǐ tōng shǐ ]
编年体 [ biān nián tǐ ]
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按年、月、日编排史实。如《春秋》、《资治通鉴》等就是编年体史书。
史体 [ shǐ tǐ ]
史书的编写体裁。我国过去的史书分编年、纪传、纪事本末三种体裁。唐 刘知几《史通·序例》:“文兼史体,状若子书。”
纲目体 [ gāng mù tǐ ]
中国 编年体史书体裁的一种。其体例为以大字提要称纲,小字叙事称目。每一历史事实纲目清楚,颇便查检、阅读。该体裁始于 …
别史 [ bié shǐ ]
编年体、纪传体以外,杂记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
编年类 [ biān nián lèi ]
编年类为中国图书分类四分法中史部的一个类别,凡是以编年体裁编成的史书均属此类。如〔战国策〕、〔吴越春秋〕等。 …
纪传 [ jì chuán ]
(一)、纪传体史书中的本纪与列传。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纪传为式,编年缀事。”唐 刘知几《史通·六家》…
纪事本末类 [ jì shì běn mò lèi ]
纪事本未类中国图书分类四分法中史部的一个类别,凡用纪事本末体编撰的史书属此类,例如〔通监纪事本末〕、〔三朝北盟会…
国记 [ guó jì ]
指编年史一类的国史。《北史·魏纪三·孝文帝》:“詔秘书丞 李彪、著作郎 崔光 改析国记,依纪传体。”
建年 [ jiàn nián ]
建立年号。唐 刘知几《史通·编次》:“况神璽在握,火德犹存,而 居摄 建年,不编 平 纪之末;孺子 主祭,咸书 莽 …
别记 [ bié jì ]
另作记载也。宋、金履祥《通监前编·序》:「当时史官既以编年纪事,至于大事,则又采合而别记之。」
中国通史 [ zhōng guó tōng shǐ ]
原名《中国通史简编》。书名。范文澜编著。1941年在延安初版。建国后,经修订出版了前三编共四册。1978年改名《中国…
作人脚指 [ zuò rén jiǎo zhǐ ]
为人脚指,喻所作甚微也。清、翟灏《通俗编·身体·作人脚指》:「《北史·李幼廉传》:『神武责诸人曰:『卿等作得李长史一…
谱列 [ pǔ liè ]
谓按照事物的类别或系统来编排。唐 刘知几《史通·二体》:“《史记》者,纪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表以谱列年爵,志以…
实录体 [ shí lù tǐ ]
形式编年形式,类别官修史籍及其体裁,内容记载某皇帝在位期间的言行。
纪事本末 [ jì shì běn mò ]
(一)、.史书体裁之一。以历史事件为纲,将重要史实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顺序编写。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 bó luó bēn ní sā zhàn zhēng shǐ ]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写的一部历史著作。共八卷,专门叙述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史事,止于公元前411年。按编年体记事,取材…
纲鉴 [ gāng jiàn ]
明 清 人采用 朱熹《通鉴纲目》体例编写通史,於“纲目”、“通鉴”各摘一字,称为纲鉴。如 明 王世贞《纲鉴会纂》、袁…
李延寿 [ lǐ yán shòu ]
目录1 生平2 简介3 评价4 着作 生平李延寿(生卒年不详),字逻龄,唐朝相州(今河南安阳)人,祖籍陇西(今甘肃临…
撰续 [ zhuàn xù ]
撰写续编。唐 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史记》所书,年止 汉武,太初 已后,闕而不録。其后 刘向、向 子 歆 及…
资治通鉴 [ zī zhì tōng jiàn ]
书名。编年体史书。北宋司马光著。成书于1084年。上起公元前403年,下迄公元959年。取材极广,内容以政治、军事为…
阳秋可畏 [ yáng qiū kě wèi ]
《春秋》为古代寓褒贬、别善恶的编年体史书,这种有褒有贬秉笔直书的笔法,使有问题的人觉得可怕。
溷杂 [ hùn zá ]
杂乱;混杂。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体别上》:“不戒其交之溷杂,而以介为狷,广其浊。”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
刑统 [ xíng tǒng ]
我国封建社会刑法和刑律统类的简称。犹刑事法规的汇编兼训释。以《唐律疏议》为体例,结合当时施行的格、敕法令分类编成,自…
吕思勉 [ lǚ sī miǎn ]
史学家。字诚之,江苏武进人。十六岁起自学古史典籍,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后在多所大学任教,并任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