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中原 [ jué zhàn zhōng yuán ]
决策 [ jué cè ]
(一)、决定战略或策略。(二)、决定的战略或策略:正确的决策。坚决实现党中央提出的战略决策。
战术 [ zhàn shù ]
(一)、进行战斗的原则和方法。(二)、比喻解决局部问题的方法。
涉江 [ shè jiāng ]
《楚辞·九章》篇名。战国楚人屈原作。篇中记叙了作者渡过江、湘南下的放逐路程,并表达了至死不回的坚贞信念和决不与楚国黑…
置之死地而后生 [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 ]
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会战 [ huì zhàn ]
两军各集结强大主力,以一决胜负的战役集中有关力量,突击完成某项任务会战海河工地
改判 [ gǎi pàn ]
(一)、法院更改原来所做的判决。(二)、竞赛或考试中更改原来所做的评判。
战争和战略问题 [ zhàn zhēng hé zhàn lüè wèn tí ]
毛泽东1938年11月6日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结论的一部分。编入《毛泽东选集》第2卷。从中国政治斗争的历…
倒戈 [ dǎo gē ]
在战争中掉转枪 口,攻击原来隶属的一方。
斯大林格勒战役 [ sī dà lín gé lè zhàn yì ]
苏联卫国战争中一次决定性战役。1942年7月,法西斯德国集中大批兵力,企图占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
驻止 [ zhù zhǐ ]
驻扎。 毛泽东 《论持久战》七四:“为了实行速决,一般应不打驻止中之敌,而打运动中之敌。”
胡越之祸 [ hú yuè zhī huò ]
古代中原的胡国和越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事,因此用“胡越之祸”来比喻战祸。
战国 [ zhàn guó ]
公元前403—221年中国中原地区各诸侯国连年争战的时代
收复失地 [ shōu fù shī dì ]
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使其恢复原来的属性特征。常用于战争中。
转折点 [ zhuǎn zhé diǎn ]
事物发展过程中对改变原来方向起决定作用的事情;事物发展过程中改变原来方向的时间。也说转捩点。
慰安妇 [ wèi ān fù ]
二次大战期间,日本军方为解决中国战区及太平洋战区日军之性需求,从占领区中国、朝鲜、印尼等地强迫徵调妇女充当军妓。这些…
调涨 [ tiáo zhǎng ]
调整提高。如:「国际原油价格常因中东战事而调涨。」
两言 [ liǎng yán ]
三言两语。谓少量几句话。《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
第三野战军 [ dì sān yě zhàn jūn ]
解放战争时 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原为山东解放区的八路军和华中解放区的新四军。1947年初正式组成 华东野战…
重审 [ chóng shěn ]
原审法院的判决在第二审程序中被上级法院撤销而重新审理。
十面埋伏 [ shí miàn mái fú ]
琵琶曲。表现楚汉相争时的垓下决战。华秋苹及李芳园所编的琵琶谱中均有收集。
攻坚 [ gōng jiān ]
(一)、攻打敌人的坚固防御工事:攻坚战。(二)、比喻努力解决某项任务中最困难的问题。
洛川会议 [ luò chuān huì yì ]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指出: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是实行共产党提出的全…
对堂 [ duì táng ]
民间司法纠纷(打官司)词语,在解决司法纠纷的过程中,被告与原告在法庭中的相互辩护。
中途岛海战 [ zhōng tú dǎo hǎi zhàn ]
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与美国的重要海战。1942年5月,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率舰队占领太平洋中部的中途岛,引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