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洗清秋 [ hán lù xǐ qīng qiū ]
冷露 [ lěng lù ]
清凉的露水。 唐 王建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诗:“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溼桂花。” 唐 孟郊 《秋怀》诗之二:“…
哀气 [ āi qì ]
凄清寒冷的节气。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阴阳义》:“春,喜气也,故生;秋,怒气也,故杀;夏,乐气也,故养;冬,哀气…
月露 [ yuè lù ]
月光下的露滴。 唐 杜甫 《贻华阳柳少府》诗:“火云洗月露,絶壁上朝暾。” 仇兆鳌 注:“月下之露,洗出火云。” 宋…
其俱 [ qí jù ]
当作其诸。《春秋繁露·王道通三》:「然而主好恶喜怒,乃天之春夏秋冬也。其俱暖清寒暑,而以变化成功也。」注:「其俱,疑…
玄蝉 [ xuán chán ]
秋蝉,寒蝉。 唐 杜甫 《立秋后题》诗:“玄蝉无停号,秋燕已如客。” 唐 刘禹锡 《始闻秋风》诗:“昔看黄菊与君别,…
浄浄 [ jìng jìng ]
亦作“净凈”。洁净,干净。《古文苑·董仲舒<山川颂>》:“鄣防止之,能浄浄,既似知命者。”按,净净,《春秋繁露·山川…
寒霜 [ hán shuāng ]
寒冷的冰霜。《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惟以梳为枇耳” 裴松之 注引《辂别传》:“若以参星为虎,则谷风更为寒霜之风,寒…
二十四节气 [ èr shí sì jié qì ]
根据太阳在 黄道上的位置,将全年分为二十四个时段,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
寒磬 [ hán qìng ]
凄清的磬声。 唐 刘长卿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寺即陈将吴明彻战场》诗:“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唐 杨巨源 《…
露房 [ lù fáng ]
(一)、带露的花蕊。《类说》卷五七引 宋 蔡絛《西清诗话》:“王君玉 琪《秋莲诗》云:蚕寒冰蠒瘦,蜂老露房空。”宋 …
鲜颷 [ xiān biāo ]
同“鲜飆”。明 宋濂《松风阁记》:“庭宇之松,苍髯奋杰於晨露夕月之中,遇鲜颷过之,冷冷然如鸞凤之鸣,如琴瑟之音。”清…
犯霜露 [ fàn shuāng lù ]
(一)、形容旅途艰苦。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必使而君弃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以逞君心。”南朝 宋 颜延…
当时 [ dāng shí,dàng shí ]
[ dāng shí ](一)、时间词。指过去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当时不清楚,事后才知道。他这篇文章是1936年写成…
赤露 [ chì lù ]
[释义](动)(身体)裸露。 [构成]并列式:赤+露 [例句]赤露身体。(作谓语)英文翻译1.(裸露) bare详细…
木冰 [ mù bīng ]
(一)、雨雪霜沾附于树木遇寒而凝结成冰。《春秋·成公十六年》:“王正月,雨木冰。”杜预 注:“记寒过节,冰封著树。”…
络纬 [ luò wěi ]
虫名。即莎鸡,俗称络丝娘、纺织娘。夏秋夜间振羽作声,声如纺线,故名。汉 无名氏《古八变歌》:“枯桑鸣中林,络纬响空堦…
寒色 [ hán sè ]
◎ 寒色 hánsè[cool colour] 在七色光中,除绿色光外,如:青、紫、蓝等…
烟光 [ yān guāng ]
亦作“烟光”。1.云霭雾气。 唐 元稹 《饮致用神麴酒三十韵》:“雪映烟光薄,霜涵霽色冷。” 宋 黄庭坚 《题宗室大…
帖妥 [ tiē tuǒ ]
(一)、静止不动貌;安稳。明 刘基《清齐记》:“时雨新濯,竹树生色,猨鸟不呼,松柏帖妥,而巖壑为之清焉。”清 龚自珍…
泉花 [ quán huā ]
亦作“ 泉华 ”。1.指从地中喷涌而出的泉水。 唐 曹唐 《病马》诗之五:“饮惊白露泉花冷,喫怕清秋荳叶寒。” 唐 …
黛螺 [ dài luó ]
(1).妇女眉毛的代称。 南唐 李煜 《长相思》词:“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顰双黛螺。”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品》…
寒俭 [ hán jiǎn ]
(一)、贫寒。《平山冷燕》第十回:“我看你年虽少,只怕出身寒俭,纵能挥写,也不免 郊 寒 岛 瘦。”(二)、谓寒酸俭…
九秋 [ jiǔ qiū ]
(一)、指秋天。晋 张协《七命》:“晞三春之溢露,遡九秋之鸣飇。”南朝 宋 谢灵运《善哉行》:“三春燠敷,九秋萧索。…
胴胧 [ dòng lóng ]
(一)、月初出貌;微明貌。《文选·潘岳<秋兴赋>》:“月朣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李善 注引《埤苍》:“朣朧,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