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旗 [ zhù shuǐ qí ]
注水旗杆 [ zhù shuǐ qí gān ]
纛旗 [ dào qí ]
元帅的大旗。《六部成语注解.兵部》:「纛旗:元帅之大旗曰纛旗。」
离旗 [ lí qí ]
鸾旗。《南史·虞荔传》:“送马犹临水,离旗稍引风。”
注萤 [ zhù yíng ]
谓以水浇灌萤火。喻极易扑灭。《梁书·侯景传》:“若使旗鼓相望,埃尘相接,势如沃雪,事等注萤。”按,《北齐书·文襄帝纪…
牙旗 [ yá qí ]
旗竿上饰有象牙的大旗。多为主将主帅所建,亦用作仪仗。《文选·张衡<东京赋>》:“戈矛若林,牙旗繽纷。” 薛综 注:“…
旗织 [ qí zhī ]
同“旗帜”。《汉书·食货志下》:“治楼船,高十餘丈,旗织加其上,甚壮。”颜师古 注:“织,读曰‘帜’。”参见“旗帜”…
素旗 [ sù qí ]
(1).指古代灵柩前的白色旗幡。上写死者姓名、官衔等。《文选·曹植<王仲宣诔>》:“何用誄德,表之素旗。” 吕延济 …
桂旗 [ guì qí ]
《楚辞·九歌·山鬼》:“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王逸 注:“结桂与辛夷以为车旗,言其香絜也。”后因以“桂旗…
八风水 [ bā fēng shuǐ ]
五行家所谓八方之气所凝结成的露水。《淮南子·时则训》:“﹝孟春之月﹞……天子衣青衣,乘苍龙,服苍玉,建青旗,食麦与羊…
伐伐 [ fá fá ]
旗飞扬貌。亦作茷茷。《诗经·鲁颂·泮水》:「其旗茷茷。」释文:「伐本又作茷。」集传:「茷茷,飞扬也。」;宋、贾昌朝《…
认旗 [ rèn qí ]
谓行军时主将所有的作为表识的旗帜。旗上有不同的标记,以便士兵辨认。《通典·兵二》:“认旗远看难辨,即每营各别画禽兽自…
旗物 [ qí wù ]
(1).画有物象的旗帜。《周礼·春官·司常》:“赞司马颁旗物。” 郑玄 注:“自王以下治民者,旗画成物之象。”《周礼…
五麾 [ wǔ huī ]
五方色之旗。即东方青旗,南方赤旗,中央黄旗,西方白旗,北方黑旗。《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
桡旃 [ ráo zhān ]
轻柔飘荡的旗帜。《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靡鱼须之橈旃,曳明月之珠旗。” 张铣 注:“橈,弱也。”
旗旂 [ qí qí ]
亦作“旂旗”。旌旗。《左传·桓公三年》:“三辰旂旗,昭其明也。” 杜预 注:“三辰,日、月、星也,画於旂旗,象天之明…
认军旗号 [ rèn jūn qí hào ]
即认旗。《水浒传》第九一回:“卢俊义教军士快於南门竖立认军旗号,好教两路伏兵知道,再分拨军士各门把守。”参见“认旗”…
旗旗 [ qí qí ]
亦作“旂旗”。旌旗。《左传·桓公三年》:“三辰旂旗,昭其明也。”杜预 注:“三辰,日、月、星也,画於旂旗,象天之明。…
信旗 [ xìn qí ]
古代军中用为指挥进退的旗帜。《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四年》:“每战,监使自有信旗,乘高立马,以牙队自卫,视军势小却,輒…
招展 [ zhāo zhǎn ]
飘动;摇动(引人注意):红旗迎风招展。花枝招展。
捎星 [ shāo xīng ]
拂到天上的星。形容极高。《文选·扬雄<羽猎赋>》:“立歷天之旗,曳捎星之旃。”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歷,干也;捎…
旗旄 [ qí máo ]
亦作“旂旄”。注犛牛尾于杆首的旌旗,军将所建。
日月旗 [ rì yuè qí ]
古代帝王仪仗中绘有日月图象的旗。《穆天子传》卷六:“日月之旗,七星之文。” 郭璞 注:“言旗上画日月及北斗星也。” …
空履 [ kōng lǚ ]
破旧的鞋。《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褰帷断裳,危冠空履之吏;彯摇武猛,扛鼎揭旗之士。勤恤民隐,纠逖王慝。…
偃旗 [ yǎn qí ]
匿旗也。《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注:「云陷敌,敌还,更大开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梁书·王僧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