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陆战 [ jiǎ wǔ lù zhàn ]
甲午战争 [ jiǎ wǔ zhàn zhēng ]
1894—1895年,日本发动的并吞朝鲜侵略中国的战争。因为1894年是甲午年,所以称甲午战争。
甲缀 [ jiǎ zhuì ]
用皮革缝合的战袍。 唐 陆龟蒙 《战秋辞》:“弓弮不刓,甲缀不离,兇渠歌笑,裂地无疑。”
水陆坦克 [ shuǐ lù tǎn kè ]
有水上行驶装置、水陆两用的坦克。比一般坦克轻,装甲薄,主要用于江河、水网地区和登陆作战。
三甲 [ sān jiǎ ]
(1).术数家用语。三甲为寿相之征。《三国志·魏志·管辂传》:“背无三甲,腹无三壬,此皆不寿之验。” 宋 王安石 《…
机械化步兵 [ jī xiè huà bù bīng ]
装备装甲输送车、步兵战车,乘车实施机动作战的步兵。火力、机动力、突击力、防护力强。是陆军中重要的突击力量。有的国家称…
陆军 [ lù jūn ]
在陆地上作战的军队。是军种之一。一般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防化学兵等兵种
凡鳞 [ fán lín ]
普通的鱼类。 宋 陆游 《五月五日蜀州放解榜第一人杨鉴具庆下孤生怆然有感》诗:“甲午五月之庚寅,渊鱼跃起三江津。震雷…
叶志超 [ yè zhì chāo ]
清末淮军将领。安徽庐州(今合肥)人。曾任直隶提督。中日甲午战争时率军赴朝。败逃平壤后,谎报战绩,被任为援朝清军总指挥…
甲衣 [ jiǎ yī ]
(一)、盛铠甲的袋。《礼记·檀弓下》“赴车不载櫜韔”汉 郑玄 注:“櫜,甲衣;韔,引衣。”《礼记·少仪》“无以前之,…
冯子材 [ féng zǐ cái ]
(1818— 1903)清末将领。字南干,号萃(翠)亭,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早年曾参与镇压太平军。中法战争时在 …
甲午农民战争 [ jiǎ wǔ nóng mín zhàn zhēng ]
1894年(甲午年)朝鲜农民反对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的武装起义。由全fc69准领导,在全罗道古阜一带爆发。由于起义…
兵种 [ bīng zhǒng ]
军种内按主要武器装备和作战任务不同而划分的基本种类。如陆军分步兵、装甲兵、炮兵、陆军航空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等…
平壤战役 [ píng rǎng zhàn yì ]
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一次战役。1894年9月,日军万余人分四路进攻朝鲜平壤。当时,守城清军约两万人。马玉fdb2、左…
邓世昌 [ dèng shì chāng ]
(1849— 1894)清末爱国将领。字正卿。广东番禺人。中日甲午战争时任北洋舰队致远号管带(舰长),在黄海与日 本…
装甲兵 [ zhuāng jiǎ bīng ]
也叫坦克兵。以坦克为基本装备,主要执行地面突击任务的陆军兵种。具有较强的火力、快速的机动力和较好的装甲防护力,是陆军…
光绪帝 [ guāng xù dì ]
即“爱新觉罗·载湉”。清朝皇帝。庙号德宗,年号光绪。四岁即位,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中日甲午战争时,主张抗战。后受…
东条英机 [ dōng tiáo yīng jī ]
(1884-1948)日本首相。出身于军阀家庭。曾任关东军参谋长。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率日军侵占华北地区。1941年出…
项城 [ xiàng chéng ]
指 袁世凯 。 袁 原籍 河南省项城县 ,故称。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二一:“ 孙中山 先…
日治时代 [ rì zhì shí dài ]
特指台湾被日本统治的年代。清末甲午战败,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割让台湾给日本,民国二十六(1937)年发动侵…
祠兵 [ cí bīng ]
古代兵将出战,陈于近郊,杀牲飨士卒,谓之“祠兵”。《公羊传·庄公八年》:“甲午祠兵。祠兵者何?出曰祠兵,入曰振旅。其…
集团军 [ jí tuán jūn ]
由若干个师、旅编成的军队一级组织。一般隶属于大军区或方面军。陆军集团军设有领导机关,编有战斗部队和勤务保障部队。由步…
光复节 [ guāng fù jié ]
台湾光复节的简称。参见「台湾光复节」条。台湾光复节,简称“光复节”、“光复日”,每年10月25日庆祝,是纪念台湾脱离…
台湾光复节 [ tái wān guāng fù jié ]
台湾自甲午战争失败割让给日本后,至1945年对日抗战胜利,台湾始告光复。中央政府于九月九日在南京接受日本投降,台湾地…
公车上书 [ gōng chē shàng shū ]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4月,康有为等一千三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