戟张 [ jǐ zhāng ]
形容须髯张开如戟。
衰髯 [ shuāi rán ]
因衰老而变白的须髯。
髯鬓 [ rán bìn ]
亦作“髯髩”。胡须和鬓发。
长髯主簿 [ cháng rán zhǔ bù ]
羊的别称。《初学记》卷二九引晋崔豹《古今注》:“羊一名长髯主簿。”今本《古今注·鸟兽》作“髯鬚主簿”。
须髯 [ xū rán ]
(一)、络腮胡子。《汉书·高帝纪上》:“高祖 为人,隆準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颜师古 注:“在颐曰须,…
黑三 [ hēi sān ]
即黑三髯。传统剧戏装中假须的一种。须分为三缕,俗所谓三绺长髯。须有黑、苍、白三色,多为生角戴用。如京剧《群英会》之 …
松髯 [ sōng rán ]
指松叶。因其针状如髯,故称。
黑髯 [ hēi rán ]
黑色的长须。《元史·拜降传》:“ 拜降 美鬚髯,善敷奏,数令驰驛往咨于朝。及引见, 世祖 遥识之,喜曰:‘黑髯使臣復…
龙髯 [ lóng rán ]
(一)、亦作“龙髥”。龙之须。《史记·封禅书》:“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 黄帝…
黑满 [ hēi mǎn ]
也称黑满髯。传统剧戏装中假须满髯的一种,系将嘴遮满的胡须。有黑、苍、白三色。多为老生、花脸戴之,用以表示富贵或威武。
髯苏 [ rán sū ]
亦作“髥苏”。宋 苏轼 的别称,以其多髯故。宋 苏轼《客位假寐》诗:“同僚不解事,愠色见 髯苏。”元 郑允端《东坡赤…
虬髯客 [ qiú rán kè ]
(1).传奇小说中的人物名。 隋 末人,姓 张 行三,赤髯如虬,故号“虬髯客”。时天下方乱,欲起事中原。于旅邸遇 李…
鬓髯 [ bìn rán ]
须发。《魏书·獠传》:“所杀之人,美鬢髯者必剥其面皮,笼之於竹,及燥,号之曰‘鬼’,鼓舞祀之,以求福利。” 宋 孔武…
攀髯 [ pān rán ]
传说 黄帝 铸鼎于 荆山 下,鼎成,有龙下迎,黄帝 乘之升天,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馀小臣不得上龙身,乃持龙髯,而…
青髯 [ qīng rán ]
指龟背甲上的绿毛。 南朝 梁 丘迟 《为范云谢示毛龟启》:“玄甲应於 姬 渚,青髯符於 夏 室。” 宋 孔武仲 《龟…
髯须 [ rán xū ]
见“ 髯鬚 ”。亦作“ 髯须 ”。亦作“髥鬚”。1.胡子。 宋 苏轼 《游灵隐寺得来诗》诗:“乔松百丈苍髥鬚,扰扰下…
髯龙 [ rán lóng ]
(1).借指皇帝。 宋 沉遘 《大行皇帝挽歌辞》之四:“尤哀此下国,无路望髯龙。”(2).指虬枝盘曲的松树。 宋 苏…
赘娶 [ zhuì qǔ ]
犹入赘。清 袁枚《新齐谐·吴髯》:“年二十,将往 广东 某藩司署中赘娶。”
苍髯 [ cāng rán ]
灰色须鬓。比喻年老。《三国演义.第九三回》:「皓首匹夫!苍髯老贼!」
倨身 [ jù shēn ]
屈身也。《晏子·谏上》:「汤质皙,而长颜以髯,兑上丰下,倨身而扬声。」
筞筞 [ cè cè ]
刘白羽《昆仑山上的太阳》:“白髯的老人骑在小毛驴上筞筞而行。”
须髥 [ xū rán ]
同“鬚髯”。宋 叶适《送赵景明知江陵县》诗:“忽然奋鬚髥,万事供指準。”
青髻 [ qīng jì ]
喻指山峰。 唐 陆龟蒙 皮日休 《报恩寺南池联句》:“远峯青髻并,□□□髯和。”
丰准 [ fēng zhǔn ]
高鼻子。 清 焦循 《周县丞传》:“公状长八尺餘,丰準,口横濶,面赤色,虬髯。”
苍髯如戟 [ cāng rán rú jǐ ]
苍:青色;髯:两颊上的胡须。又长又硬的青须好像长戟。形容相貌威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