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跸 [ jǐng bì ]
古代帝王出入时,于所经路途侍卫警戒,清道止行,谓之“警蹕”。
出处殊途 [ chū chǔ shū tú ]
指出仕与隐居的态度各不相同。
二陕 [ èr shǎn ]
指 陜 东与 陜 西。 周成王 时, 周公 、 召公 辅政, 陕 以东 周公 治之, 陕 以西 召公 治之。 唐玄宗…
长途 [ cháng tú ]
(一)、属性词。路程遥远的;长距离的:长途旅行。长途汽车。长途电话。(二)、指长途电话或长途汽车。
半路修行 [ bàn lù xiū xíng ]
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言脉 [ yán mài ]
(一)、谓诊脉以治病。(二)、犹言路。指向朝廷提出批评或建议的途径。
日莫途远 [ rì mò tú yuǎn ]
日莫途远(日莫途遠) 见“ 日暮途远 ”。
中继站 [ zhōng jì zhàn ]
(一)、在运输线中途设立的转运站。(二)、在远距离通信中,设置在信号传输沿途的工作站,作用是把接收的信号放大后再转发…
起马牌 [ qǐ mǎ pái ]
旧时高级官吏出巡或上任时向沿途地方官府先行发下的通知牌。
异途 [ yì tú ]
(一)、不同的道路。形容有差别,不一样。(二)、非正规的仕途。指非科举出身。
途穷日暮 [ tú qióng rì mù ]
途穷日暮(途窮日暮) 犹言日暮途穷。 清 黄遵宪 《群公》诗:“途穷日暮更何求,白首同拼一死休。”参见“ 日暮途穷 …
佛道 [ fó dào ]
(一)、佛法之道。(二)、成佛之途。比喻最好的出路。(三)、佛教与道教的并称。
资郎 [ zī láng ]
出钱捐官之人。 清 叶梦珠 《阅世编·士风》:“其视资郎异途,蔑如也。”参见“ 貲郎 ”。
杂出身 [ zá chū shēn ]
封建时代非正途出身的官员。宋 赵昇《朝野类要·入仕》:“非及第、奏补、年劳之类者,谓之杂出身。”参见“杂流”。
羁途 [ jī tú ]
亦作“羇途”。旅途。
归涂 [ guī tú ]
(一)、亦作“归途”。返回的路途。(二)、犹归趋,最终的途径。
言路 [ yán lù ]
向政府或领导提出批评或建议的途径(从政府或领导的角度说):广开言路。
道次 [ dào cì ]
(一)、途中。(二)、路旁;沿途。
殊路 [ shū lù ]
异途,不同的途径。
道中 [ dào zhōng ]
(一)、中途;半途。(二)、路上。
短途 [ duǎn tú ]
属性词。路程近的;短距离的:短途运输。短途贩运。短途汽车。
风雪载途 [ fēng xuě zài tú ]
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风雪:大风大雪,形容天气恶劣。载:怨声载道。途:路途,旅途。
它岐 [ tā qí ]
正途以外的其他途径。
四通八达 [ sì tōng bā dá ]
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方便。《子华子·晏子问党》:“其途之所出,四通而八达。”
褧衣 [ jiǒng yī ]
用枲麻类植物纤维织布制成的单罩衣。古代女子出嫁时在途中所穿,以蔽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