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七竖八 [ wāi qī shù bā ]
歪歪扭扭的。形容不正的样子红纸歪七竖八地贴着
跟跄 [ gēn qiàng ]
走路歪歪斜斜,走不稳的样子。
歪歪盒子 [ wāi wāi hé zi ]
踉踉跄跄 [ liàng liàng qiàng qiàng ]
踉跄:走路不稳。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
一摇一晃 [ yī yáo yī huàng ]
形容不是很平稳,走路的时候歪歪扭扭的样子。
歪歪趔趔 [ wāi wāi liè liè ]
歪斜不正的样子。孙犁《白洋淀纪事·懒马的故事》:“鞋底向上,歪歪趔趔写着懒老婆的名字‘马兰’。”
步履蹒跚 [ bù lǚ pán shān ]
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子。
败面喎口 [ bài miàn wāi kǒu ]
嘴歪眼斜的样子。
病病殃殃 [ bìng bìng yāng yāng ]
形容病了很久,身体虚弱委靡不振的样子。也说病殃殃、病病歪歪。
歪不横楞 [ wāi bù héng léng ]
歪斜不正的样子。
东倒西歪 [ dōng dǎo xī wāi ]
(一)、形容行走、坐立时身体歪斜或摇晃不稳的样子。(二)、形容物体杂乱地歪斜或倒下的样子。
趔趄而行 [ liè qiè ér xíng ]
身子歪斜不稳地走路。
两着儿 [ liǎng zhāo ér ]
(一)、两下子。(二)、某些歪点子。
顺坡下驴 [ shùn pō xià lǘ ]
方言。比喻借机下台。孙犁《风云初记》十七:“田大瞎子叹了口气,也就顺坡下驴,歪歪斜斜的家去了。”
侧歪 [ zhāi wāi ]
〈方〉∶倾斜帽子侧歪在一边儿
歪歪搭搭 [ wāi wāi dā dā ]
不正派。明夏言《诚意伯次子阁门使刘仲璟遇恩录》:“做一箇人,休要歪歪搭搭的过了一世。”
玉山倾颓 [ yù shān qīng tuí ]
形容酒醉后东倒西歪的样子。
歪变 [ wāi biàn ]
歪曲改变,不合原样。 郭沫若 《文艺论集·王阳明礼赞》:“儒家的精神,孔子的精神,透过后代注疏的凸凹镜后是已经歪变了…
皮赖歪派 [ pí lài wāi pài ]
词典附录修订本参考资料:调皮耍赖使歪。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六回:我看你才不过作了一年的新娘子,怎么就学得这样皮赖歪派。
横倒竖歪 [ héng dǎo shù wāi ]
形容东西放得纵横杂乱:几条破板凳横倒竖歪地放在屋子里。
笔挺 [ bǐ tǐng ]
站立的东西不歪斜笔挺的姿势衣服平整挺括笔挺的裤子
玉山将崩 [ yù shān jiāng bēng ]
玉山:比喻品德仪容美好的人。形容酒醉后东倒西歪的样子。
仄歪 [ zè wāi ]
(1).方言。倾斜摇晃。 梁斌 《红旗谱》五:“一下子,把被套角儿挂在那人的腿膈肢上,挂个侧不楞,仄歪了两步又站住。…
跛倚 [ bǒ yǐ ]
(一)、站立歪斜不正,倚靠于物。指不端庄的样子。(二)、偏向于某一方。
侧身 [ cè shēn ]
(一)、(向旁边)歪斜身子:请侧一侧身。他一侧身躲到树后。(二)、同“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