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印 [ jì yìn ]
(一)、印章。(二)、印记,印痕。
尚尔 [ shàng ěr ]
(1).仍然。 明 王琼 《双溪杂记》:“ 土番 之酋长尚尔骄悍, 哈密 之城印犹未归。”(2).尚且如此。 清 纪…
官宅 [ guān zhái ]
官舍,衙门。《元典章新集·刑部·奴盗主物刺字》:“议得贼人 沉阿寅 浼托凌局使保送,跟随达鲁花赤 瓜都 ,充面前使唤…
斗纽 [ dòu niǔ ]
印章刻字的一端为印斗,上端印鼻称纽。斗纽,泛指印章。
隋唐官印 [ suí táng guān yìn ]
隋官印遗存甚少,今见仅“广纳府印”、“观阳县印”、“桑乾镇印”3种。
平畦 [ píng qí ]
低平的田畦。 宋 曾巩 《思政堂记》:“平畦浅槛,佳花、美木、竹林、香草之植,皆在其左右。” 碧野 《静静的河湾》:…
排印 [ pái yìn ]
排版和印刷:排印书稿。文稿已交付排印。
一切如来知印 [ yī qiē rú lái zhī yìn ]
佛-谓胎藏界之曼陀罗,位于第二遍知院中之三昧印形,即于连花上作三角形之印也。亦称诸佛心印、-切心印、三角印、大动勇印…
扩印 [ kuò yìn ]
放大洗印(照片):扩印机。扩印彩色照片。
印发 [ yìn fā ]
印刷散发;印刷分发:印发传单。把这份材料印发给各科室。
印齿 [ yìn chǐ ]
指印章凸出可沾印泥的部分。犹印面。
余印 [ yú yìn ]
古代州官用于封缄信函、畜产烙印等专项事务的戳记。因非正式官印,故称。《唐律疏议·贼盗·盗官文书印》:“诸盗官文书印者…
章绶 [ zhāng shòu ]
(一)、官印和系印的丝带。亦泛指官印。(二)、指官位。
半通印 [ bàn tōng yìn ]
印章形式之一种,秦汉官印中,有一类下级官吏之印呈长方形,为正方官印之一半,故名半通印。
胶版 [ jiāo bǎn ]
胶印的印刷底版。
两面印 [ liǎng miàn yìn ]
即穿带印。印章的一种。印的上下面都刻有印文,大多是一面刻姓名,一面刻字号的私印,盛行于 汉 代。
凹版印刷 [ āo bǎn yìn shuā ]
简称“凹印”。印版的图文部分低于印刷版面的印刷方法。印刷时,全版面涂油墨,除去其平面上(空白部分)的油墨后,经覆纸、…
伪印 [ wěi yìn ]
伪假之印章也。《唐律·诈伪》:「即以伪印,印文书施行。」
曳组 [ yè zǔ ]
犹佩印。古代佩印用组绶,因以曳组为佩印的代称。
印玺 [ yìn xǐ ]
印,特指帝王的印。
控制语言 [ kòng zhì yǔ yán ]
打印机语言是控制打印机工作的命令,它告诉打印机如何组织被打印的文档,在打印机语言的控制下,从计算机传来的打印数据被转…
套色 [ tào shǎi ]
彩色印刷的方法,用平版或凸版分次印刷,每次印一种颜色,利用红、黄、蓝三种原色重叠印刷,可以印出各种颜色:套色印刷。
抽印 [ chōu yìn ]
从整本书或刊物的印刷版中抽取一部分来单独印制:抽印本。抽印三百份。
重印 [ chóng yìn ]
再次印刷再版重印
橡皮布 [ xiàng pí bù ]
紧裹于平版间接印刷机?筒上的一张软垫,表层为橡胶,下有多层内衬,具弹性,用来将印纹从印版转印到承印物上。
【词语拼音】táng yìn
【词语解释】(一)、宰相居政事堂所用的官印。唐 韩愈《次潼关上都统相公》诗:“暂辞堂印执兵权,尽管诸公破贼年。”唐 王建《送裴相公上太原》诗:“还携堂印向 并州,将相兼权是 武侯。”参见“堂老”。
(二)、骰子掷双重四称为堂印。唐 韦绚《刘宾客嘉话录》:“饮酒家谓重四为堂印。”清 郝懿行《证俗文·赌博》:“堂印者重四,四者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