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 [ xué wèi zhù shè ]
穴位注射法 [ xué wèi zhù shè fǎ ]
穴位注射疗法 [ xué wèi zhù shè liáo fǎ ]
封闭疗法 [ fēng bì liáo fǎ ]
将某些药 物注射到一定穴位或病变组织周围的一种疗法。可以达到止疼、消炎等治疗的目的。
肌内注射 [ jī nèi zhù shè ]
将无菌药液注入肌肉肥厚之部位的注射方法。臀部注射点在髂前上棘与尾骨联线的外1/3处,注射时以坐位或侧卧屈膝为宜。上臂…
臂中 [ bì zhōng ]
穴位首见于唐代《备急千金要方》,以‘手逆注’命名;现代《新医疗法手册》始用本穴名。
皮下注射 [ pí xià zhù shè ]
将药液注入皮下组织。常用注射部位为上臂及股外侧。
龙穴 [ lóng xué ]
(一)、传说中龙所居住的洞穴。北周 庾信《周五声调曲·变宫调一》:“龙穴非难附,鸞巢欲可窥。”倪璠 注:“龙居穴中,…
小针美容 [ xiǎo zhēn měi róng ]
将液态矽胶注入皮下组织,以期注入部位隆起的一种美容方法。由于此种注射容易发生病变,使注射部位组织纤维化,引起红、肿、…
阴市 [ yīn shì ]
穴位名。在伏兔穴下三寸。《医宗金鉴·足部主病针灸要穴歌》:“阴市主刺痿不仁,腰膝寒如注水浸,兼刺两足拘挛痹,寒疝少腹…
俞脉 [ yú mài ]
穴位与经脉。中医称脉之所注为俞(穴位)。亦用以比喻互有联系的事物。 章炳麟 《官制索隐》:“夫 胡广 解《汉官》,多…
穴俞 [ xué yú ]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这些部位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与内部的脏腑器官相通,外部多当筋肉或骨骼之…
肾图 [ shèn tú ]
放射性同位素肾图的简称。将含放射性同位素碘-131的药剂注入静脉,测定其通过肾脏时放射性高低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以判断…
手逆注穴 [ shǒu nì zhù xué ]
手逆注为奇穴名,位于前臂屈侧正中线,掌长肌与桡侧腕屈肌之间,腕横纹至肘横纹连线之中点。
中封 [ zhōng fēng ]
坟地中央墓穴处。《仪礼·士丧礼》:“筮人许诺,不述命,右还,北面,指中封而筮,卦者在左。” 郑玄 注:“中封,中央壤…
七札 [ qī zhá ]
七层铠甲。札,甲的叶片。《左传·成公十六年》:“潘尩 之党,与 养由基 蹲甲而射之,彻七札焉。”北周 庾信《三月三日…
逆计数 [ nì jì shù ]
由大到小倒着数的时间计数方法。发射宇宙飞行器时,为引起发射人员高度注意,一般从发射前一小时起,指挥部以分为单位报时;…
风府 [ fēng fǔ ]
人体经穴名。位于项中正线,入后发际一寸。主治头痛、项强、目眩、鼻衄、中风等。《素问·疟论》:“岐伯 曰:‘邪气客於风…
拒毒 [ jù dú ]
禁绝吸食或注射安非他命等毒品。如:「这位当红艺人担任宣传拒毒运动的代言人,形象很好。」
五处穴 [ wǔ chù xué ]
五处穴 Wǔ chù(BL5)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医学入门》作巨处。属足太阳膀胱经。在头部,…
头临泣 [ tóu lín qì ]
头临泣tóu lín qì 简介 头临泣 ,经穴名。《针灸甲乙经》名临泣;…
眉冲 [ méi chōng ]
眉冲méi chōng 眉冲:经穴名。出《脉经》。别名小竹。属足太阳膀胱经。在头部,当攒竹直上入发际0…
风池 [ fēng chí ]
(1).指聚风之处。 北周 庾信 《奉报赵王惠酒》诗:“风池还更暖,寒谷遂成暄。” 倪璠 注:“风池,如风井之类。 …
三伏贴 [ sān fú tiē ]
三伏贴 将块状药膏贴于穴位上,每伏各贴药一次,贴于双侧穴位,初伏、中伏、末伏各取的穴位都有所不同。成人一般贴2至6小…
下关穴 [ xià guān xué ]
下关穴 xià guān xué 人体穴位之一,属足阳明胃经的面部经穴,出自《灵枢&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