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县衙 [ lǎo xiàn yá ]
县役 [ xiàn yì ]
旧时县衙差役。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七·女侠》:“县役某,解官银数千两赴 济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
蛮峤 [ fǔ kuài ]
府、县衙门中缉捕盗贼的差役。
屯衙 [ tún yá ]
管理屯田的小吏,为县令的属官。 明 沉榜 《宛署杂记·徭赋》“有本县应编银共陆百贰拾伍两陆钱”原注:“门子、正堂二名…
放告 [ fàng gào ]
旧州县衙门定期挂牌准予告状的做法。
府快 [ fǔ kuài ]
府、县衙门中缉捕盗贼的差役。快,捕快。
头班 [ tóu bān ]
(一)、犹首领。班品为首的人。宋 刘克庄《汉宫春》词:“絳纱玉斧咫尺,先引头班。”(二)、清 代州县衙门里为首的差役…
皂隶老官 [ zào lì lǎo guān ]
旧时对州县衙役的俗称。清唐训方《里语徵实》卷下:“明太祖製秀才衣巾,既成服,试问马后曰:‘谓我何似?’后曰:‘似一箇…
礼房 [ lǐ fáng ]
明 清 时知县衙门办理祭祀考试等事务的下属机关。
废址 [ fèi zhǐ ]
已经毁坏的建筑物的地址:这里是清代县衙门的废址。
皂班 [ zào bān ]
旧时州县衙役三班中的一班,其职掌站堂行刑。亦泛指差役。
孤老院 [ gū lǎo yuàn ]
旧时收容贫苦孤独的老年人的机构。宋 洪迈《夷坚甲志·刘厢使妻》:“金国 兴中府,有 刘厢使 者,汉儿也。与妻年俱四十…
凶刀 [ xiōng dāo ]
用来行凶的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知县顿时翻了脸,喝叫把他带了衙门里去,这把凶刀也带了去。”《二十年目…
乔坐衙 [ qiáo zuò yá ]
亦作“乔作衙”。亦作“乔做衙”。假装坐堂问事。谓装模作样摆架子。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不是俺一家儿乔坐…
外郎 [ wài láng ]
(一)、官名。(二)、宋元以来对衙门书吏的称呼。亦指县府小吏。小说词曲中多用之。
打水不浑 [ dǎ shuǐ bù hún ]
形容礼物微薄。《金瓶梅词话》第九四回:“你把俺老爷帅府衙门,当甚么些小衙门,不拏了钱儿来?这根簪子打水不浑,要他做甚…
衙蠹 [ yá dù ]
对衙门中贪赃吏役的蔑称。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列朝·里士社士》:“今有司所行多反是,或以摧锄豪富为辞,惟恐殷实之不…
代书 [ dài shū ]
(一)、替别人书写信件等。(二)、旧时也指州县衙门里代人写禀帖或诉状的人。
老冤 [ lǎo yuān ]
方言。指贫苦老实的农民。捻军歌谣:“越有越会算,八斗要一石;老冤张张嘴,日子主叫你衙门看。”
末堂 [ mò táng ]
最后出生的。《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老夫有一末堂幼女,年方二八。”《二刻拍案惊奇》卷五:“却説 襄敏公 有个…
外翰第 [ wài hàn dì ]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有两座“外翰第”:一座在县城城墙路,一座在城北乡那练村。所谓“外翰第”即是有地位的文翰人家的外衙的…
县符 [ xiàn fú ]
指县衙发出的文书。多为拘捕传讯等事。宋 陆游《秋词》之二:“常年县符闹如雨,道上即今无吏行。”清 戴名世《王学箕传》…
绛老 [ jiàng lǎo ]
见“ 絳县老人 ”。
跟屁股 [ gēn pì gǔ ]
紧跟在后面。《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回:“等到臬臺回到自己的衙门,首府、县跟屁股赶了来叩喜。”
头役 [ tóu yì ]
衙役中的为首者。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其杖而黜革者五,是所谓积年头役,执掌科书,为豪棍之党羽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