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璧山 [ chén bì shān ]
璧海 [ bì hǎi ]
犹璧池。太学的美称。 宋 陈傅良 《送宋国博参议江东》诗:“忆昔翠华临璧海,儒先一日争声价。”
刻璧 [ kè bì ]
雕刻之玉。《陈书·高祖纪上》:「南观河渚,东沈刻璧。」
荆山之玉 [ jīng shān zhī yù ]
荆山:山名,此山产宝玉,据传和氏璧就出自此山。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赵氏璧 [ zhào shì bì ]
亦作“赵王璧”。和氏 璧的别称。春秋 时,楚 人 卞和 自山中所得宝玉。战国 时,为 赵惠文王 所得,故称。据《史记…
璧珪 [ bì guī ]
亦作“ 璧圭 ”。璧与珪。古代帝王、诸侯用作礼器和符信。 元 刘将孙 《竹斋记》:“ 淇 澳之菁菁,璧圭金锡,以像君…
连珠合璧 [ lián zhū hé bì ]
连珠合璧(連珠合璧) 语本《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后以“连珠合璧”比喻美好的事物汇聚一起。 …
山渊之精 [ shān yuān zhī jīng ]
大山和江河所珍藏的精华。我指璧玉和珍珠。
璧田 [ bì tián ]
《春秋·桓公元年》:“三月,公会 郑伯 於 垂,郑伯 以璧假 许 田。”后世因以“璧田”喻良田美地。唐 李商隐《为濮…
双璧 [ shuāng bì ]
1. 两块璧玉。 晋 傅玄 《乘舆马赋》:“高颠悬日,双璧象月。” 唐 骆宾王 《海曲书情》诗:“江涛让双璧, 渭水…
抵璧 [ dǐ bì ]
掷璧。谓不以财宝为重。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上智不贵难得之财,故 唐虞 捐金而抵璧。” 南朝 齐 谢朓 《…
碎璧 [ suì bì ]
(一)、破碎的玉璧。形容映入竹帘的月光。南朝 陈 张正见《薄帷鉴明月》诗:“分帘疑碎璧,隔幔似垂钩。”(二)、破身。…
璧采 [ bì cǎi ]
亦作“ 璧彩 ”。比喻月光,月色。 唐 骆宾王 《秋夜送阎五还润州序》:“于时璧彩澄空,漏轻光於云叶;珪阴散迥,摇碎…
璧合珠连 [ bì hé zhū lián ]
bì hé zhū lián 璧合珠连(璧合珠連) 亦作“ 璧合珠联 ”。1.谓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古人认为是一…
拜璧 [ bài bì ]
春秋 时,楚共(恭)王 有宠子五人,自己不能确定由谁继承王位。于是遍祭名山大川,请神择定,并以璧示之曰:“当璧而拜者…
灵壁石 [ líng bì shí ]
石名。产于 安徽省 灵璧县 的 磬石山。此石埋在深山沙土中,掘之乃见。色如漆,间有细白纹如玉,叩之声音清越。
郈成分宅 [ hòu chéng fèn zhái ]
《孔丛子·陈士义》:“昔 郈成子 自 鲁 聘 晋,过乎 卫,右宰 穀臣 止而觴之,陈乐而不作,送以寳璧。反,过而不辞…
兰戺 [ lán shì ]
台阶的美称。唐 骆宾王《上吏部侍郎帝京篇》:“钩陈肃兰戺,璧沼浮槐市。”明 于慎行《经筵赋》:“瑶芳布乎兰戺,明月辉…
咼氏 [ wāi shì ]
即 和氏 。《淮南子·说山训》:“ 咼氏 之璧, 夏后 之璜,揖让而进之以合欢,夜以投人则为怨。” 高诱 注:“咼,…
随珠和璧 [ suí zhū hé bì ]
随珠和璧(隨珠和璧) 随侯 珠与 和氏 璧的并称。传说古代 随国 姬 姓诸侯见一大蛇伤断,以药敷之而愈;后蛇于江中衔…
圭璧 [ guī bì ]
(1).古代帝王、诸侯祭祀或朝聘时所用的一种玉器。《诗·大雅·云汉》:“靡神不举,靡爱斯牲。圭璧既卒,寧莫我听。” …
谷魅 [ gǔ mèi ]
山间的鬼怪。比喻恶人。 南朝 陈 徐陵 《陈文帝哀策文》:“谷魅山鬼,横流塞源。”
列山灵陈水路 [ liè shān líng chén shuǐ lù ]
谓陈列山珍海味也。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舒心的列山灵,陈水路。」
鬼信 [ guǐ xìn ]
指鬼预告死信。语本《史记·秦始皇本纪》:“秋,使者从 关 东夜过 华阴 平舒 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 滈池君…
璧水 [ bì shuǐ ]
(一)、指太学。南朝 梁 何逊《七召·治化》:“璧水道庠序之风,石渠 啟珪璋之盛。”宋 吴自牧《梦粱录·学校》:“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