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宗菩萨 [ xiǎn zōng pú sà ]
应身 [ yìng shēn ]
佛教语。指佛、菩萨为度化众生,随宜显现各种形象不同的化身。
四圣 [ sì shèng ]
(一)、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二)、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尧、舜、禹、汤。(三)、四位圣明的统…
花教 [ huā jiào ]
西藏佛教宗派萨迦派的俗称。因此派寺院围墙涂有红、白、黑三色分别象徵文殊、观音、金刚手菩萨,故而得名。
贤首 [ xián shǒu ]
(一)、佛教菩萨名。(二)、唐代高僧法藏,西域康居人。为华严宗的创立者。通称贤首大师。
准提 [ zhǔn tí ]
佛教菩萨名。梵语的音译。意为“清净”。密宗列为莲华部六 观音 之一。其形相作三目十八臂。
现身説法 [ xiàn shēn shuō fǎ ]
(一)、原谓佛、菩萨显示种种化身宣说佛法。《楞严经》卷六:“我於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説法,令其成就。”《景德传灯录·…
三国七祖 [ sān guó qī zǔ ]
日本净土真宗开创者亲鸾圣人认为印度的龙树菩萨、天亲菩萨和中国的昙鸾大师、道绰禅师、善导大师以及日本的源信僧都、法然上…
位不退 [ wèi bú tuì ]
?三不退之一。谓菩萨十住以上,无再退堕于下凡,而流转于恶道也。《观经妙宗钞·下》:「若破见思,名位不退,则永不失超凡…
愿海 [ yuàn hǎi ]
佛教语。谓佛菩萨等普度一切众生的弘愿,似海无涯。《华严经·如来现相品》:“以严浄一切佛国土显示一切大愿海法门。” 隋…
焦面大士 [ jiāo miàn dà shì ]
焦面,肤色焦黑的面容。大士,菩萨的通称。焦面大士为民间宗教神明之一,被视为观音菩萨的化身。据说观世音看见孤魂野鬼抢食…
俱舍宗 [ jù shě zōng ]
?佛教宗派名。佛灭度后,印度小乘之区分有十八部,异论纷如。至佛灭后四百年之初,五百阿罗汉依健驮罗国迦腻色迦王之请,结…
说通 [ shuō tōng ]
佛教语。能作说法曰“説通”。《楞伽经》卷三:“一切声闻缘觉菩萨有二种通相,谓宗通及説通。”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
现化 [ xiàn huà ]
佛教所称佛或菩萨在人间显现的化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布商》:“﹝将军﹞又械问女子所在,实则乌有,盖神佛现化也…
娆固 [ ráo gù ]
扰乱蛊惑。 晋 法显 《佛国记》:“魔王嬈固 阿难 ,使不得请佛住世。”《维摩经·菩萨品》:“非帝释也,是为魔来嬈固…
三论宗 [ sān lùn zōng ]
中国 佛教宗派。崇尚 印度 中观学派的《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因以得名。 后秦 鸠摩罗什 译出“三论”后,…
話說 [ huà shuō ]
说书及平话小说常用的发语词。《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话说大宋高宗绍兴年间,温州府乐清县有一秀才,姓陈名义。」《儒…
俱睒弥 [ jù shǎn mí ]
国名。Kausambi之译音,或书作憍赏弥、拘剡弥。在中印度,周围六千余里。土地沃穰,气序炎热。都城之内有大精舍,高…
翠云 [ cuì yún ]
(1).碧云。 汉 冯衍 《显志赋》:“駟素虯而驰骋兮,乘翠云而相佯。” 宋 曹勋 《绿头鸭》词:“喜雨薰泛景,翠云…
阿僧祇劫 [ ā sēng qí jié ]
佛教语。谓无数极长之时节。晋法显《佛国记》:“菩萨从三阿僧祇劫,苦行不惜身命。”明汪廷讷《狮吼记·摄对》:“阿僧祇劫…
土地公公 [ tǔ dì gōng gōng ]
土地神。明汤显祖《牡丹亭·回生》:“土地公公,今日开山,专为请起杜丽娘,不要你死的,要个活的。”周立波《山乡巨变》上…
齐云楼 [ qí yún lóu ]
古楼名。齐云,言其高与云齐。较为著名者有二:(1)旧在 江苏 苏州 子城上,唐 曹恭王 所建。唐 白居易《齐云楼晚望…
不动明王 [ bù dòng míng wáng ]
梵名摩诃毗卢遮那。佛教密宗菩萨名。佛经中说他奉大日如来教令,作忿怒状,能够降伏一切邪魔。唐善无畏《大日经疏》卷五:“…
小身 [ xiǎo shēn ]
佛教语。谓菩萨显现缩小了的金色化身。《观无量寿经》:“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所现之形,皆真金色。…
曼殊室利 [ màn shū shì lì ]
梵文的译音。也译作文殊师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等。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相传其显灵说法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与普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