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子 [ bào zi ]
科举时代给考 中人家报告喜讯的人,也指送去的这种喜报。
报子胡同 [ bào zi hú tòng ]
报子胡同又叫西四北三条。
君子报仇 [ jūn zǐ bào chóu ]
君子报仇是一个四字成语,出自《儿女风尘记》。可做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是一个褒义词。
戏报子 [ xì bào zi ]
旧称戏曲演出的招贴。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 jūn zǐ bào chóu,shí nián bù wǎn ]
君子:泛指品德高尚的人。指有志之士报仇雪恨不必性急,等待时机再动手
报録人 [ bào lù rén ]
报子。
缓报 [ huǎn bào ]
谓延迟报聘。聘,指诸侯之间的互相访问。《左传·襄公七年》:“季武子 如 卫,报 子叔 之聘,且辞缓报,非贰也。”杜预…
警笛 [ jǐng dí ]
警察报警哨子用于发警报的汽笛
报禁 [ bào jìn ]
限制报社设立、报纸张数及内容的禁令。如:「报禁一解除后,报纸的种类一下子增加了不少。」
买报 [ mǎi bào ]
科举时代,报子买通试吏,获知黄榜名次,抢先报喜,以图厚赏,谓之“买报”。
报录人 [ bào lù rén ]
科举时代向考中者报喜讯的人(又称“报子”)
版面 [ bǎn miàn ]
报刊、书籍的一整页对那起案子的报道占了整整一个版面报刊杂志版页的编排这份报的版面很不美观
报竹平安 [ bào zhú píng ān ]
报告竹子生长得很好,平安无事。语出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零.支植下》:「卫公言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
壁报 [ bì bào ]
机关、团体、学校等办的报,把稿子张贴在墙壁上。也叫墙报。
专电 [ zhuān diàn ]
记者专为本报社报道新闻而由外地用电话、电报、电传发来的稿子(区别于通讯社供稿)。
书报摊 [ shū bào tān ]
售卖报章杂志的摊子。
梆鼓 [ bāng gǔ ]
梆子和鼓。报更的响器。
寸草春晖 [ cùn cǎo chūn huī ]
唐代孟郊《游子吟》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后来用“寸草春晖”比喻父母恩情子女难以报答。
梆锣 [ bāng luó ]
梆子和铜锣。报更的响器。
冤报 [ yuān bào ]
(1).谓判罪不当使人冤屈。《晏子春秋·问上二六》:“冤报者过,留狱者请焉。” 张纯一 注:“报罪不当而冤抑者过之。…
晚报 [ wǎn bào ]
[释义](名)下午出版的报纸。 [构成]偏正式:晚(报 [例句]父亲每天都看吉林晚报。(作宾语)英文翻译1.even…
报闻 [ bào wén ]
(1).封建时代,天子批答臣下奏章时,书一“闻”字,谓之报闻。意谓所奏之事已知。《汉书·哀帝纪》:“书奏,天子报闻。…
以直报怨 [ yǐ zhí bào yuàn ]
以直报怨(以直報怨) 用正直之道对待有怨恨的人。《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
反哺之情 [ fǎn bǔ zhī qíng ]
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报答恩情。
有冤报冤,有仇报仇 [ yǒu yuān bào yuān ,yǒu chóu bào chóu ]
谓对有冤仇的人定要施行报复。《水浒传》第二六回:“武松 虽是粗卤汉子,便死也不怕,还省得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并不伤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