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律 [ shī lǜ ]
诗的格律。
格律诗 [ gé lǜ shī ]
诗体的一种。通常指五言或七言的律诗、绝句和排律。因其句数、字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等都有一定的规则,故称格律诗。格律诗…
律诗 [ lǜ shī ]
近体诗的一种。全首八句。每句五言的称五言律诗,七言的叫七言律诗。其中三四两句和五六两句必须对仗。每句之内,句与句之间…
杂律诗 [ zá lǜ shī ]
各种格律的诗。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又有五言、七言、长句、絶句,自一百韵至两韵者四百餘首,谓之‘杂律诗’。”
律格诗 [ lǜ gé shī ]
律诗和格诗的合称。
五言律诗 [ wǔ yán lǜ shī ]
诗体之一。形成于唐初。每句五字,每首八句,双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用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可转韵。每句平仄有一定…
七言律诗 [ qī yán lǜ shī ]
诗体名。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平仄、对仗及用韵,都有一定格律。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顥《黄鹤…
五律 [ wǔ lǜ ]
五言律诗。一首八句,每句五个字。见〖律诗〗。
七律 [ qī lǜ ]
律诗的一种。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见〖律诗〗。
小律 [ xiǎo lǜ ]
小律诗。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如今年春游城南时,与足下马上相戏,因各诵新艷小律,不杂他篇。” 明 胡震亨 《…
今体诗 [ jīn tǐ shī ]
对古体诗而言。亦称近体诗。凡五七言律、排律、律绝,皆属今体。形成于 唐 代。
律诗格律 [ lǜ shī gé lǜ ]
通律 [ tōng lǜ ]
通晓诗律。
律体 [ lǜ tǐ ]
律诗的体裁。
僧律 [ sēng lǜ ]
佛教戒律。唐 白居易《二月一日作赠韦七庶子》诗:“今春入道场,清浄依僧律。”唐 严维《赠别至弘上人》诗:“年老从僧律…
七言律 [ qī yán lǜ ]
见“七言律诗”。
拗律 [ niù lǜ ]
拗体的律诗。
五言律 [ wǔ yán lǜ ]
见“ 五言律诗 ”。
律讽 [ lǜ fěng ]
指律诗中的讽喻诗。 宋 洪适 《<元氏长庆集>原跋》:“声势沿顺、属对稳切者,为律诗,以七言、五言为两体;稍存寄兴、…
音格 [ yīn gé ]
指诗歌的格律。
蜂腰体 [ fēng yāo tǐ ]
一种诗律格式,律诗除开首尾两联不做要求,中间各联都是要求对仗的。
声调谱 [ shēng diào pǔ ]
诗歌声律著作。
戏嘲史寰 [ xì cháo shǐ huán ]
王维写的一首诗,体裁:七言律诗。
杜律 [ dù lǜ ]
指 唐 杜甫 的律诗。
今律 [ jīn lǜ ]
诗体名。始于 初唐 成熟于 中唐 的一种比较严密的诗歌格律。与尚未脱离古诗气脉的“古律”相对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