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拨鼠 [ tǔ bō shǔ ]
旱獭。
鼧鼥 [ tuó bá ]
古书上指旱獭。
旱獭 [ hàn tǎ ]
哺乳动物。体粗壮,头阔而短,耳小而圆,四肢短而强,前肢的爪特别发达,尾短。体背一般为土黄色,杂以褐色,腹面黄褐色。生…
旱獭皮 [ hàn tǎ pí ]
小旱獭 [ xiǎo hàn tǎ ]
长尾旱獭 [ cháng wěi hàn tǎ ]
草原旱獭 [ cǎo yuán hàn tǎ ]
獱獭 [ biān tǎ ]
獭属。居水中,食鱼。又称猵獭,简称“獱”或“猵”。
鱼獭 [ yú tǎ ]
水獭。
獭肝 [ tǎ gān ]
獭的肝脏。可供药用。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水獭》:“肝: 苏颂 曰:‘诸畜肝叶,皆有定数。惟獭肝一月一叶,…
蝙獭 [ biān tǎ ]
一种食鱼兽。即猵獭。《文子·上义》:“夫畜鱼者,必去其蝙獭;养禽兽者,必除其豺狼,又况牧民乎!”参见“ 猵獭 ”。
旱獭天山亚种 [ hàn tǎ tiān shān yà zhǒng ]
祭鱼 [ jì yú ]
犹獭祭。
貂熊 [ diāo xióng ]
兽名。又叫狼獾。身体和四肢粗短像熊,尾巴长,尾毛蓬松,全身棕黑色。生活在寒带地区。能爬树,也能游泳,性凶猛,力气大,…
阿尔卑斯旱獭 [ a ěr bēi sī hàn tǎ ]
旱獭内蒙亚种 [ hàn tǎ nèi měng yà zhǒng ]
水獭 [ shuǐ tǎ ]
哺乳动物,鼬科。头部宽而扁,尾巴长,四肢短粗,趾间有蹼,毛褐色,密而柔软,有光泽。穴居在河边,昼伏夜出,善于游泳和潜…
喜马拉雅旱獭 [ xǐ mǎ lā yǎ hàn tǎ ]
獭皮 [ tǎ pí ]
獭的毛皮。
猵獭 [ biān tǎ ]
獭属。
獭祭鱼 [ tǎ jì yú ]
亦省作“ 獭祭 ”。1.谓獭常捕鱼陈列水边,如同陈列供品祭祀。《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
白獭髓 [ bái tǎ suǐ ]
白獭的骨髓。可作珍贵的药物。
獭皮冠 [ tǎ pí guān ]
用獭皮制成的帽子。《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序》:“有邑君长,皆赐印綬,冠用獭皮。”《梁书·陈伯之传》:“﹝ 陈伯之 ﹞…
獭伞 [ tǎ sǎn ]
见“獭繖”。
獭繖 [ tǎ sǎn ]
亦作“獭伞”。
【词语拼音】hàn tǎ
【词语解释】哺乳动物。体粗壮,头阔而短,耳小而圆,四肢短而强,前肢的爪特别发达,尾短。体背一般为土黄色,杂以褐色,腹面黄褐色。生活在草原、旷野、岩石和高原地带。穴居、群栖,以植物为食。是鼠疫、布氏杆菌病和兔热病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