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号 (āi háo)
悲哀而大声地哭叫。号(háo)。
【词语拼音】kū hào
【词语解释】大声哭叫。 曹禺 《雷雨》第四幕:“﹝ 鲁侍萍 ﹞在雨里叫喊、哭号,声音已经瘖哑。” 萧红 《生死场》四:“孩子从母亲的怀中起来,大声的哭号。”
【词语拼音】bēi hào
【词语解释】(1).悲伤呼号。《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民皆引领而望,倾耳而听,悲号仰天,叩心而怨上。” 唐 李白 《北上行》:“惨慽冰雪里,悲号絶中肠。”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尹文端公》:“次年召还,临行时,吏民环送悲号。” 郭沫若 《十批判书·庄子的批判》:“他常常在慨叹,有时甚至于悲号。”(2).悲凉的嗥叫声。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臣闻騏驥长鸣, 伯乐 昭其能;卢狗悲号, 韩国 知其才。” 宋 司马光 《和王介甫巫山高》:“清狖悲号裂翠崖,老蛟怒鬭摧丹壁。”
【词语拼音】bēi tí
【词语解释】哀伤啼哭;哀鸣。 唐 李白 《夜坐吟》:“冰合井泉月入闺,金釭青凝照悲啼。”《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姑娘这才止住了悲啼。” 郭沫若 《失巢的瓦雀》诗:“不息的鸣蝉哟,都只死呀死呀地悲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