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山剩水:残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国或变乱以后的土地景物。
山崩地陷:山崩地陷 亦作“ 山崩地塌 ”。山岳崩倒,大地塌陷。《三国演义》第九四回:“忽然一声响,如山…
水剩山残:shuǐ shèng shān cán 水剩山残(水剩山殘)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
万壑争流:壑:深沟,借指溪流。许多溪水竞相奔流。形容山中胜景。
魏国山河:指大好河山。语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武侯 浮 西河 而下,中流,顾而谓 吴起 曰:‘美…
水尽山穷:水尽山穷(水盡山窮) 同“ 水穷山尽 ”。《老残游记》第十六回:“论做官的道理呢,原该追究个…
振兴中华:原为孙中山在建立兴中会时提出的挽救国家危亡的口号。现指奋发图强,使祖国更加繁荣强大。
流血浮丘:流的血可以把山丘漂起来。比喻战争中死伤的人极多。
三山二水:三山:护国山,位于南京西南,以有三峰得名;二水:白鹭洲,位于长江之中,分江面为二。泛指南京的…
昆山片玉:昆仑山上的一块玉。原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思是只是许多美好者当中的一个,后比喻许多美好事物中突…
独头政治:指独裁统治。 孙中山 《军人精神教育·仁》:“君权国者,为君主独治之国家,故亦曰独头政治。”
剩水残山:残破的山河。指沦亡或经过变乱后的国土。亦作“残山剩水”南朝无限伤心事…
山中宰相:南朝梁时陶弘景,隐居茅山,屡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比喻隐…
剩山残水:残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国后的或经过变乱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六出祁山:传说 三国 蜀 诸葛亮 曾六出 祁山 攻 魏。按 诸葛亮 攻 魏 凡六次,但出 祁山 仅两次…
楚水吴山:楚地的水,吴地的山。指古时吴、楚两国所属地域。后用以指长江中下游一带。
登山涉水:登山涉水 爬山过水。喻历尽艰难。《水浒传》第二二回:“﹝ 宋江 弟兄﹞两个商量了,径望 沧州…
短刀直入:duǎn dāo zhí rù 短刀直入 比喻开门见山,直截爽快。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
巨鳌戴山:鳌是古代中国传说的大海龟;戴用头顶着。大鳌的头上顶着山。比喻承受深重的恩情。
柳暗花明: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后多用“柳暗花明”形容树木成荫、…
一心同功:一心同功 同心协力,共赴事功。《战国策·中山策》:“当此之时, 秦 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
砺带河山:砺带河山(礪帶河山)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封爵之誓曰:‘使 河 如带, 泰山 若…
万里长城:指中国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的长城。战国时秦、燕、赵等国都修过长城,秦始皇灭六国后,为了防御匈…
十夫楺椎:十夫楺椎 谓十个人的力量能使椎弯曲。椎,槌。比喻人多力大,足以改变原状。《战国策·秦策三》:…
放鱼入海:fàng yú rù hǎi 放鱼入海(放魚入海) 比喻放走敌人,留下祸根。《三国演义》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