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耳之学: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赵普夜读:形容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执着,也反应了努力、刻苦的表现。
格物致知:中国古代哲学的认识论命题。《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朱熹承认接触事物(…
学际天人:天人:天道和人事。有关天道人事方面的知识都通晓。形容学问渊博
老手宿儒:宿儒:长期研究儒家经典的人。指年辈大的老师或知识渊博的学者。
知音识趣:知音识趣(知音識趣) 犹言知情识趣。《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你平时那一班同欢同赏、知音识趣…
饱学之士: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食古不化:指学了古代的文化知识不善于理解和应用,跟吃了东西不能消化一样。
道山学海: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具言所闻: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指回答所知道的、所听到的,形容这个人学识宽广。
求知若渴:知:知识。探求知识像口渴想喝水一样迫切。形容求知愿望十分迫切。
学如穿井:穿:凿通。求学如同凿井。比喻在学习当中,学到的知识越深也就越难,因此为了获得更深的学问,必须…
不学无识:不学无识(不學無識) 没有学问,缺乏见识。 宋 叶适 《故枢密参政汪公墓志铭》:“大理少卿 …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
继承衣钵:衣钵:佛教用语,指法衣和食钵。泛指继承某人的思想体系,学术知识或技巧技能。
知书达理: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也说知书识礼。
触类旁观: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半瓶子醋:比喻稍有一点知识而知识并不丰富,略有一点本领而本领并不高强的人。总是卖弄自己的知识。
学贯天人:天人:天道与人世,自然与社会。有关天道人事方面的知识都通晓。形容学问渊博。
寒腹短识:形容人知识贫乏,见识短浅。
蒙昧无知:蒙昧:知识未开。没有知识,不明事理。指糊涂不懂事理。
困知勉行:困知:遇困而求知;勉行:尽力实行。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
良知良能:《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古代唯心主义者认…
高才硕学:高才:才能杰出;硕学:学识渊博。才能高超,学识渊博。
学然后知不足: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