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金霏玉:形容文词音节铿锵,不同凡响。
不食烟火:(一)、指不吃熟食。道家修炼主张绝粒却谷,不吃世间烟火物。(二)、指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
初入芦苇,不知深浅:比喻阅历不深,不知利害。《金瓶梅词话》第七一回:“我家做官的,初入芦苇,不知深浅,望…
齐大非耦:旧时凡因不是门当户对而辞婚的,常用此话表示不敢高攀的意思。
言归于好:《左传·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指彼此重新和好。言:文言虚词,用…
诸恶莫作:诸恶:各种坏事。佛家语,凡是坏事都不要做。旧时用以劝人行善。
暴取豪夺:豪:强横。用暴力劫夺国用不足,则加赋于民,加赋而不已,则凡暴取豪夺之法,不得不施于今之世矣。…
言不谙典:谙:熟悉。诗话用词不熟悉经典。
樗栎庸材:樗栎:不成材的树木。比喻平庸无用的人。常用作谦词。
才疏智浅:才识不高,智力短浅,用作自谦之词。
词不逮理: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才疏德薄:才识疏浅,德行不高。常用作自谦之词。
量才録用:酌量才能,收录任用。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凡所擘划利害,不问何人,小则随事酬劳,大…
凡胎肉眼:凡胎肉眼 凡人的只能看见尘俗世界的眼睛。 明 汪道昆 《洛水悲》:“你每凡胎肉眼,怎得见国色…
理不胜词:说理不能胜过文辞。指文章的用词遣字好,说理则不够畅达。
得意忘言: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
不弃草昧:草昧:原始,未开化。不嫌弃蒙昧无知的人。用作谦词。
才轻德薄:才识疏浅,德行不高。常用作自谦之词。同“才疏德薄”。
口不择言: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
挈瓶小智:词义为汲水用的瓶,它装不了多少水。比喻知识浅薄,不能深明事理。
随手拈来: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赏信罚必:shǎng xìn fá bì 赏信罚必(賞信罰必) 谓该赏一定赏,该罚一定罚。《六韬·赏罚…
扳椽卧辙:拉住车辕,躺在车道上,不让车走。旧时用作挽留好官之词。
区区此心:区区:微小,微薄。常作用谦词。用来形容微不足道的一点心意或想法。亦作“区区之心”。
鞭驽策蹇:鞭打跑不快的马、驴。比喻自己能力低,但受到严格督促,勤奋不息。用作谦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