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堤 [ fáng dī ]
提防,防范。
海堤 [ hǎi dī ]
防海水入侵的堤。
戗堤 [ qiàng dī ]
抢救渗漏或加强堤坝时,于堤坡外面加帮的堤。其顶低于正堤顶,顶面叫戗台。
无堤 [ wú dī ]
同“无隄”。犹无限。
圩堤 [ wéi dī ]
在低洼地区修筑的堤坝,用于防止洪水淹袭。
魏堤 [ wèi dī ]
指 魏王堤。前蜀 韦庄《代书寄马》诗:“稳上云衢千万里,年年长踏 魏堤 沙。”参见“魏王堤”。
随堤 [ suí dī ]
即 隋堤。
白公堤 [ bái gōng dī ]
(一)、堤名。即 白沙堤。相传为 唐 诗人 白居易 任 杭州 刺史时所筑。《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又…
苏公堤 [ sū gōng dī ]
(一)、亦称“苏堤”。亦称“苏隄”。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中。北宋 元祐 年间,苏轼 知 杭州 时,疏浚 …
魏王堤 [ wèi wáng dī ]
唐 时名胜之一。
坡公堤 [ pō gōng dī ]
宋 苏轼 任 杭州 通判时,在 西湖 筑的长堤,人称 坡公堤。今称 苏堤。
白铜堤 [ bái tóng dī ]
古代 襄阳 境内 汉水 堤名。
防护堤 [ fáng hù dī ]
为防止水流泛滥成灾而修筑的护堤。
梁苑隋堤 [ liáng yuàn suí dī ]
汉 梁孝王 所建的 东苑 与 隋炀帝 开 运河 所筑的大堤。后以“梁苑隋堤”为吟咏历史胜迹之典。唐 韩琮《杨柳…
十里长堤 [ shí lǐ cháng dī ]
十里长堤跨碧海,万年艰险变通途。海堤全长2212米,接连高崎与集美,故称高集海堤。
板渚隋堤 [ bǎn zhǔ suí dī ]
指 板渚 津和 隋堤 柳,谓古渡岸柳的宜人景色。
钱塘江堤 [ qián táng jiāng dī ]
我国的杭州湾由于地理原因,形成了闻名于世的钱塘江海潮。
群蚁溃堤 [ qún yǐ kuì dī ]
溃:溃决。细小的蚁洞可以溃决堤坝。比喻细小的漏洞可以酿成大错。
后堤 [ hòu dī ]
全口托牙之后延部分,能使托牙与组织之间完全封闭
缕堤 [ lǚ dī ]
临河处所筑的小堤。因连绵不断,形如丝缕,故名“缕堤”。缕堤堤身低薄,仅可防御寻常洪水,在特大洪水时不免漫溢。
糟堤 [ zāo dī ]
同“糟隄”。积糟成堤。极言酒之多,沉湎之深。
白沙堤 [ bái shā dī ]
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绿杨荫里白沙堤。——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蚁穴坏堤 [ yǐ xué huài dī ]
yǐ xuè huài dī 蚁穴坏堤(蟻穴壞堤) 见“ 蚁穴溃堤 ”。
防波堤 [ fáng bō dī ]
海港、大湖泊或水库中为了防止波浪冲击停泊的船只等而修建的建筑物。亦比喻捍卫和平防止侵略的屏障。 郭沫若 《羽书…
苏堤 [ sū dī ]
见“ 苏公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