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惑暗昧。
(一)、迷惑暗昧。
汉 应劭 《<风俗通>序》:“私惧后进益以迷昧。”《南史·齐纪上·高帝》:“ 张淹 迷昧,弗顾本朝。”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二酉缀遗上》:“世以 成式 ( 段成式 )博通,而本朝故典,迷昧若此,他可信哉。” 叶圣陶 《倪焕之》九:“以为这样做的时候,迷昧的良心自然会清醒过来。”
迷昧,读音mí mèi,汉语词语,意思是迷惑暗昧。
【迷的意思】:迷 mí(ㄇ一ˊ) (一)、分辨不清,失去了辨别、判断的能力:迷信。迷糊。迷津。迷惘。迷蒙(a.昏暗 详情>
【昧的意思】:昧 mèi(ㄇㄟˋ) (一)、暗,不明:幽昧。昧旦(清晨还未明亮时)。(二)、昏,糊涂,不明白:愚昧 详情>
• 唯有常提醒自己不要迷昧,不要被外物所诱惑,才能真正有成。
• 迷昧的妄识由真心去启悟,粗重的身形改变为莲华化生的殊胜妙身。
• 劭欲相慰悦,乃下书曰:臧敦等无因自骇,急便窜逸,迷昧过甚,良可怪叹。
• 谓众生由于根本无明惑,遂迷昧于所知之境界,覆蔽法性而成中道种智之障碍,故称智碍。
• 我们自有生以来,迷昧真心,都在妄心用事,念念不停,眼,耳,鼻,舌,身,意,组成妄心身用,犹如意马心猿,难调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