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国际分工包括:不同产业、产业内、产品内三个面向。不同产业间的国际分工,由开发中国家生产初级产品,已开发国家生产制成品;或开发中国家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玩具、鞋帽等低阶产品;已开发国家生产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如机械、电子等高阶产品;形成垂直分工的合作体系。如日本将劳力密集型产业转移至四小龙与东南亚国协,甚至中国沿海,即为一例。产业内分工则依生产链各个环节进行,包括技术层面、生产层面、销售层面,已开发国家具有核心技术及关键技巧,掌管研发与销售;开发中国家则进行加工制造。例如NIKE本身掌握设计及行销,却授权中国、越南生产。产品内分工指的是已开发国家生产技术层次高、且附加价值高的零件,开发中国家生产低附加价值的初级零件;例如中国承造美国波音737的尾翼及发动机制造即为一例。 后两者属于水平分工,使参与国成为生产体系的重要环节,是未来国际分工的一种趋势。因技术密集产业有劳力需求,劳力密集型产业有技术需求,故未来国际分工的最佳区位时,将会融合两者。劳力密集型产业所在国在此种趋势下,须提升技术研发及销售层面,或由下游组装提升至上游生产,方能提高其生产地位与产品附加价值。出处:1.赵文丁(2003):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8期。2.香港中文大学。延伸阅读:1.赵文丁(2003),《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8期。
【国的意思】:国(國) guó(ㄍㄨㄛˊ) (一)、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国家。国土 详情>
【际的意思】:际(際) jì(ㄐ一ˋ) (一)、交界或靠边的地方:无边无际。天际。春夏之际。(二)、彼此之间:校际 详情>
【分的意思】:分 fēn(ㄈㄣ) (一)、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二 详情>
【工的意思】:工 gōng(ㄍㄨㄥ) (一)、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工人。工人阶级。工农联 详情>
• 第二是国际分工基本上处于低端。
• 国际分工不断的原动力来自对分工利益的追逐。
• 因此自然资源禀赋论只能对一部分国际分工现象做出解释。
• 摘要比较优势理论是西方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国际分工的最重要的理论。
• 加工贸易顺应了这个历史潮流,成为当代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一种主要形式。
•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愈演愈烈,国际分工协作的强大需求推动着金融服务外包跃然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特征。
• 从结构上看,两地间主要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间接地反映了中国内地在国际分工中仍处于较低的位次。
• 之后,论文力图寻找藏在这些表面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初步构建了国际分工动力学机制的分析框架,识别出主要的推动力量和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