龃龉 (jǔ yǔ)
上下牙齿对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互相抵触其志龃龉。——《太玄·亲》谁能坐此苦,龃龉于其中。——白居易《达里》
【词语拼音】zhēng biàn
【词语解释】争论辩驳。 宋 叶适 《徐德操墓志铭》:“在 邵武 ,危与守争辨,数轧其不义,几得罪。”《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 赵昇 也不争辨。”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棘闱志异》:“僕大惊,争辨不已。”
【词语拼音】chú yǔ
【词语解释】(一)、亦作“ 鉏吾 ”。互相抵触,格格不入。《六韬·军用》:“盖重车上板,结枲鉏鋙。”《楚辞·九辩》:“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鋙。” 洪兴祖 补注:“﹝鉏鋙﹞不相当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与宋玉山元思书》:“方凿圆枘,鉏鋙难从。” 清 曹寅 《书院述事三十韵》:“经义与治事,枘凿两鉏鋙。” 章炳麟 《国故论衡·文学总略》:“《文选》録《易水》《大风》二歌,而独汰去辩説,亦自相鉏吾矣。”
(二)、栉齿状物。《吕氏春秋·仲夏》“飭钟磬柷敔” 汉 高诱 注:“敔,木虎,脊上有鉏鋙,以杖擽之以止乐。” 清 赵翼 《观西洋乐器》诗:“连桐椌楬底,频擽鉏鋙脊。”
【词语拼音】biàn lùn
【词语解释】(一)、对不同的观点,双方展开争论。
(二)、法律上指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就案件事实和争议的问题,提出各方的主张及其证据,互相进行辩驳,以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和主张的诉讼制度。辩论是开庭审理的必经程序。